写在春天结束以前:我的24届校招之路

从去年春天到今年春天,历时整整一年,我的校招季终于画上了句号。从结果上看,无论是公司平台、岗位方向、薪资待遇,都远超我在校招开启之前的期待。

个中体验,有诸多辛苦,但曾经以为的弯路,如今来看每一步都是坦途的序幕。

所以在校招正式入职之前的闲隙,值此春光散尽,初夏到来之际,回顾我这一年的校招之路,希望能给正在校招的你给予经验和鼓励。

本文适合什么样的人看

本人的求职经验all in互联网非技术岗,对互联网产品/运营求职有兴趣的同学,无论你是25届正在挣扎暑期实习的小伙伴,或是没到校招节点但对互联网非技术岗感兴趣的朋友,都可以继续往下看~相信你能在其中找到共鸣。

我的背景

先说关键词:双9,文科,中小厂实习经历。

我的校招成果:字节、阿里、快手、美团、拼多多等多家公司的产品/运营offer,且大多为SP offer

我的学历是中游985本硕,新传专业(最近荣升天坑专业)。研一结束后,我意识到自己的性格并不适合做科研(超没耐心的ENFx人),而是在快速迭代验证的企业里更能找到价值感,加上身边有不少学长姐已经进入互联网工作,fancy的生活状态让人很是向往。于是我在那时就把互联网当作了自己的主要就业目标,当然那时候脑袋里也会幻想体制内、媒体、老师等更稳定的方向。

从研一结束的节点开始到研三秋招开始,我有三段可供实习的窗口期。

研一暑假,我把产品当作了自己的实习方向,大概历时一个半月,简历基本都石沉大海(比如在宇宙厂的简历投递失败记录,往下拉根本看不到底儿)最终有幸被一个300人体量的小厂捞起来,做中台产品实习。囿于第一段实习经历,加上「B端是互联网下半场」的鼓吹宣言,B端产品/运营成为了我日后感兴趣的主要方向。

暑假结束后,我回到大学所在的二线城市,急着找下一段实习,当地只有一个与互联网沾边的中厂,小厂的经历不够用,所以我又去了中厂做产品运营的实习(很dirty work的一段)

如果以研二下学期的三月份(暑期实习开始前)作为校招季的开端,我的背景是有两段中小厂的产品/运营实习经历,而且都在非营收核心业务,做的没什么价值的琐碎工作。这个开局其实蛮坑的,总之日子混着混着,过了23年的春节,就硬着头皮开始迎接残酷的互联网校招了。

暑期实习:颗粒无收,然后呢?

来不及做太多准备,各个互联网公司的暑期实习就开启了铺天盖地的宣传。这个时期我主要按照两条路径进行:

1)各大公司官网海投暑期实习,但预期不高,且笔试群面等非常耗费精力;

2)各大招聘软件投递日常实习,目标是能去到大厂比较核心的业务部门,在秋招开始前至少要有一段有含金量的经历。

由于前两段实习经历确实没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我在这个阶段基本是面一个挂一个。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宇宙厂商业化部门的广告投放岗位(这个岗位很坑注意避雷),发HR面邀前我以为稳了,结果在睡前刷到了同岗位另一个人已经被发offer的帖子😓就是这么神金。我直接把截图甩给HR,怒问为什么要这么明显地养鱼,对方慌得一批,表示同部门有一个产品运营的岗位要不要帮我流转一下。我一看这不就是我最对口&想去的岗位吗,赶紧好好好👍

最后在三月底前我拿到了两个offer:一个是JD的边缘业务部门平台运营的可转正实习;一个是宇宙厂商业化产品运营的日常实习(明确没有转正机会)。综合考虑下来,我选择了后者,宁可放弃转正机会和高实习薪酬,也想去核心营收部门磨练下自己的能力。

后来就收拾行李前往上海实习。3-5月这段时间过的非常煎熬,身边不乏有集齐各大厂暑期实习offer的朋友,自己在毫无着落的情况下,被天天加班到十点的实习工作压力和Peer Pressure双重炙烤,周末还要抱着电脑处理学校的事务和改论文,好巧不巧我在那段时间还经历了一场严重的失恋。

在偌大的上海孤身一人,心理几近抑郁状态,身体也差点扛不住,经常发出「本命年为何这么痛苦」的感叹。

但结果证明,我做出这个选择之初做的判断是正确的。

《远见》这本书里写道,职业发展有三种燃料:1)有意义的经验;2)可迁移的能力;3)持久的关系。

这段实习带来的收获很大。经过六个月的实习,这段经历给了我简历和面试中丰富的故事,以及个人工作素养的大大提升,同时我也结识了很多可靠的小伙伴,这些都在下一阶段的校招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秋招:如果你觉得焦虑,那一定是你还没得到最想要的

时间来到八月份,各大互联网公司就跟催命一样赶在夏天的尾巴开始发布秋招。

彼时我已经实习六个月,得益于宇宙厂对实习生的放权和信任,不仅会做数据分析的运营工作,也会参与到产品策划的工作中。因此,在秋招开启前,我将中大厂/营收业务部门/产品或运营岗位,作为了自己的校招目标。

在没有任何暑期实习保底的情况下,秋招我采取了海投的策略,并通过飞书云文档建立了相应的清晰高效的信息管理机制(这个我认为还是非常值得分享的!)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1)岗位需求池。通过多维表格建立岗位需求池,记录每个岗位对应的信息字段,包含JD、优先级、进度状态、官网链接等;一目了然,后期追溯起来非常方便;

2)简历迭代记录。针对P0和P1级别的岗位,我会定制相应的简历。但是我用线上平台做多份简历,又不想开会员,就把历史版本都分模块放在云文档里,根据岗位性质,排列组合复制粘贴做成多个版本;

3)面试稿。这个比较常见,我主要分为了自我介绍、实习经历、岗位能力、业务考察、个人素养、校园经历六个部分(大部分非技术岗面试都是以这个结构进行的),每个部分都有相应的问答与思考。我还会在每场面试结束后会记下这场面试的问题,并将其纳入到前面的模块中,思考如何优化回答。(事实证明,等你面到最后,几乎所有的题目都能在你的面试题库里找到:)后期问题积累多了,也可以考虑做成思维导图的形式,在脑袋里形成树状结构,指哪打哪。

整个秋招一直持续到10月中下旬。得益于最近的一段实习经历,整体结果还是不错的:一共完成了43场面试,流程完成率62%,offer率46%,还拿下了三个产品岗的offer。

印象最深刻的是,此前父母不停催促我考教师资格证,我拗不过他们就报名了,却因为实习+面试实在没空复习天天被骂,于是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在教资开始前拿到一个offer甩到他们脸上!

而刚好就在8月31日,我的邮箱弹出了校招季的第一封意向书,是老铁厂发来的,那一刻,我觉得有能力证明自己可以走自己选择的路了。

11月份开奖,几乎全都远超我的期待。家人朋友都在祝贺我,可我却隐隐感到不对劲——因为目前拿到的offer,虽然满足了大厂/产品岗位的条件,却几乎都不是自己喜欢的方向(这里要说一下,校招不是按岗位精准投递的,而是靠HR分配岗位的)。

秋招面试的高通过率让我有点飘飘然,却忽略了业务方向的选择。最终选了一个各方面看起来都还不错的offer(阿里的内部系统产品经理岗)后,我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焦虑之中:是否会限制职业发展?内部系统是否会裁员?自己能不能干好这个岗位?

那时的我隐约觉得,似乎还没走到句点,真正的句点也许会在更大的struggle后到来

转折点来源于与一位已毕业的硕士师姐好友的见面。

那时我在跟她讲述我秋招的选择,絮絮叨叨说了很多优点,却几乎都没底气地加上了「但是」。她没有对我的选择做任何的评判,只是说:

「如果你觉得焦虑,那一定是你还没得到最想要的,你要做的不是在不满意的选择里纠结,而是努力去追求你想要的目标。一切都还没有结束。」

早些年她自己是考公党,也曾陷入和我一样对不满意的offer纠结之中,但后来她一个也没有选择,坚持到毕业以后,笔面第一上岸了梦想岗位。

听完她的一席话,我焦躁不安的心瞬间平静了下来,于是我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春招:找工作好比西西弗斯推石头

24年的钟声敲响,本命年终于结束了。我在本命年的末尾做出了一个充满挑战又忠于自我的决定——1月份离开学校来到杭州,开始下一段产品实习,回到写毕业论文/实习/校招并行的多线程状态,只希望自己能够去挖掘自己的潜能,接近那个自己心里认可的「理想工作」。

(PS: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其实是有捷径的,就是12月的秋招补录。自己当时埋头肝论文,完全没关注,但身边不乏有在这个时期火速上岸理想岗位的,大家也可以多关注下)

杭州这座城市,整洁而朴实,城市管理者的用心让人安心又眷恋。

我在这里踏实地学习着产品知识,积攒经验,也曾想过一直留在福报厂,做一个WLB又高薪的工作,似乎也是一种人生选择。

但命不由人,也算是验证了我的预判,刚好在3月份春招开启前,我们部门宣布大裁员,主管出于好心,让我赶紧参加春招,否则在这个部门是非常不利于职业发展的。

我哭笑不得,一切似乎冥冥之中在按我期望的方向前进;又似乎让我再一次如把巨石推上山头的西西弗斯,看着一切积攒的经验全都归零。

春招开启的企业非常少,但HC最多的竟然是我最想去的宇宙厂。我一改海投战略,把目标只放在了杭州/上海,一共三条路径:1)宇宙厂;2)血汗工厂PDD;3)在福报厂聊同层级的内转机会。

基于福报厂的信息差优势,我聊上了其他业务部门的主管。对方表示很喜欢我,通过面试后,只要部门HR同意就能让我转进来。然而不到三个小时,就收到对方HR的拒信。我再一次感受到巨大的心理落差,只能把赌注都押到更艰难的外部公司去。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我也说不上来最终拿到那个最想去的字节offer的时候是什么感觉。校招期间收到的offer邮件不少,却少有那样的心脏停拍和狂跳。

其实中途我有好几次都觉得自己一定会失败了。

记得跟那个部门大leader面试时,由于需求赶着上线,我在离开开发工位后一刻就开始面试,整个过程浑浑噩噩,不到十五分钟,她就无聊地问我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我当时觉得完了,这下肯定凉了。但还是一脸真诚地开口,问出了自己最好奇的业务问题,而正是这个问题让她对我又开始产生了兴趣,将面试时间硬生生延长到四十分钟。

两天后,我收到了HR面的邀请。

其实回头看,走了很多弯路,也进行了很多外人眼中没必要的「折腾」,但每一步都有它的合理性,共同构成了如今的生活。

中国人就像两栖动物,一生都在拼命「上岸」。拿到整个校招季最想去的offer那一刻,我有短暂地、露出水面的快感,但同时我也意识到,从来都没有真正的岸,也从来都没有最正确的选择

我们都是推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区别就在于山坡的缓急,最终都会事了拂身去,寂寂归一。

可你问西西弗斯什么构成了意义,攀上高峰的过程,也许就是「意义」。

结语

整理去年的文档,翻出被某中厂发来拒信时,所记录下来的感受:

但就在邮箱弹出小窗口的一瞬间,什么都没了。拒绝不喜欢的公司,被喜欢的公司拒绝,明明努力了一个月,从结果上来看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后来的我才知道,这样的感受会在之后的日子里频繁出现。

结果揭晓的瞬间,真的只是瞬间。其实找工作更摧残人的地方在于,那种「悬而未决」的状态让人心里焦灼,又像钓竿上的胡萝卜一样,引诱人像驴子一样往前走。

「接受悬而未决是生活的常态」

如果有什么让我要告诉一年前的我,我想会是这句话。

回望这漫长的一年,它带给我的不仅是远超期待的工作机会,更是丰富多彩的体验,各种与人的联结,以及能力和表达的提升、对自我的深入剖析与认知——洞察自己的潜力和懦弱,再凭心做出更陡峭或是平和的选择。

我想,这对于我来说,会是终身受益的东西。

P.S.不知不觉写了好多……希望我的故事能让你有所共鸣,或有实际的帮助。

P.P.S.最近闲着,有想法做一做职业咨询&帮看简历(互联网产品和运营方向),如果你也需要普通人的经验的话,可以私信联系,我会回信。

#非技术岗是怎么找实习的##春招##暑期实习##产品##去年你投递实习了吗?#
全部评论
好厉害,真的好厉害
1
送花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5-17 09:45 北京
很感幸运能在牛客看到这么一篇同频的文章~
点赞
送花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5-16 23:04 江西
秋招专场
校招火热招聘中
官网直投
真的好棒 25届双非仔 大厂小厂都面不过 甚至hr面都挂了 但是我不会放弃的
点赞
送花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5-17 23:16 湖北
宝子,求一个面试表格
点赞
送花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5-27 14:31 北京

相关推荐

11 12 评论
分享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