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模式
介绍
用原型实例制定创建对象的种类,并通过拷贝这些原型创建新的对象。(创建型模式)原型模式比较简单的一种模式,实现一个接口就完成了原型模式。一般原型模式很少单独出现,会与其他模式混用。
适用场景
使用原型模式创建对象比直接new一个对象在性能上要好的多,因为Object类的clone方法是一个本地方法,它直接操作内存中的二进制流,特别是复制大对象时,性能的差别非常明显。使用原型模式的另一个好处是简化对象的创建,使得创建对象就像我们在编辑文档时的复制粘贴一样简单。因为以上优点,所以在需要重复地创建相似对象时可以考虑使用原型模式。比如需要在一个循环体内创建对象,假如对象创建过程比较复杂或者循环次数很多的话,使用原型模式不但可以简化创建过程,而且可以使系统的整体性能提高很多。
注意事项
- 使用原型模式复制对象不会调用类的构造方法。因为对象的复制是通过调用Object类的clone方法来完成的,它直接在内存中复制数据,因此不会调用到类的构造方法。不但构造方法中的代码不会执行,甚至连访问权限都对原型模式无效。还记得单例模式吗?单例模式中,只要将构造方法的访问权限设置为private型,就可以实现单例。但是clone方法直接无视构造方法的权限,所以,单例模式与原型模式是冲突的,在使用时要特别注意。
- 深拷贝与浅拷贝。Object类的clone方法只会拷贝对象中的基本的数据类型,对于数组、容器对象、引用对象等都不会拷贝,这就是浅拷贝。如果要实现深拷贝,必须将原型模式中的数组、容器对象、引用对象等另行拷贝。 如果有数组等等其他对象要进行深拷贝时候:
public class Prototype implements Cloneable {
private ArrayList list = new ArrayList();
public Prototype clone(){
Prototype prototype = null;
try{
prototype = (Prototype)super.clone();
prototype.list = (ArrayList) this.list.clone();
}catch(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
return prototype;
}
}
DEMO
package factory.pattern.Proto;
/**
* Created by FK on 2017/7/25.
*/
public class Prototype implements Cloneable{
public Prototype clone(){
Prototype prototype = null;
try {
prototype = (Prototype) super.clone();
} catch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return prototype;
}
}
#设计模式#设计模式介绍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
设计模式是一套被反复使用、多数人知晓的、经过分类的、代码设计经验的总结。其实就是经过前人反复使用总结使用得出在不同场景有对应的解决方案。
查看30道真题和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