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社招面试篇

上次的美团面试是一波几折,说出来都是泪。


整个面试周期最长,中间还因对方部门架构调整,折腾换了几个部门。


美团是个人最有期待但也最为耗时耗力的面试体验之一。


当时跳槽选择公司时,美团是最想选择的公司之一。


一方面我之前在美团待过,算比较熟悉,虽然只是上海部分业务,另一方面我一直在做生活服务行业,美团跟个人经历比较匹配。


美团是通过内推的方式来走,所看的部门业务线集中于到店和到家业务产品线。


本篇美团面试,我将会从“公司情况、面试流程、offer维度”来说明。



Part1、公司情况

美团在互联网领域里面已经是重量级玩家,尤其是本地生活领域,基本没有敌手,每个业务都算是排名靠前的存在。


上海业务最早是收购大众点评而来,不过逐步弱化大众点评的存在,一是核心业务往北京迁移,尤其两边有耦合的业务场景,这点跟其他公司类似,毕竟重点业务天子脚下好扶持。


二是上海的业务规模有所合并,各个生活服务部门,如结婚、家装、休闲娱乐、亲子等开始合并,岗位逐步被削减,甚至说是边缘化。


美团业务可以分为到点和到家两个大版块。


美团在上海以到店的非餐业务为主,这些业务是美团的现金牛,贡献不少利润。


不过相比收入而言,非餐即所谓的到综地位处于逐步下降阶段,从合并时二分天下的位置,到现在仅仅是成为事业部,公司名字从“美团点评”变为“美团”。


到店业务除前面提到到综外,还有餐饮业务。


餐饮业务算是美团核心,到店即有POI业务、团购产品,以及餐饮SAAS业务。


餐饮除开收购或投资的收银软件,比如屏芯、奥琦玮、天子星等外,美团自己独立成立团队研发收银系统,包括打印机、POS机等业务。


收银业务是软硬件一体化产品,美团在餐饮行业的优势地位,加上低价驱动,打得许多收银软件溃不成军,比如二维火、美味不用等。


在餐饮领域,之前能跟美团叫板的也就阿里的业务,不过现在只能那样。


到家业务核心是外卖场景,外卖因为饿了么的失守,美团的市场份额已经稳定在六成以上。


外卖是高频刚需场景,尤其是中午、晚上等高峰时间段,年轻人点外卖基本是必选项。


美团的餐饮外卖物流体系已经沉淀成公司的平台产品,支撑到闪购、医药等业务,实现这些品类的快速拓展。


美团从餐饮业务开始拓展到新零售业务,尤其是美团优选、美团买菜等场景,进入到京东、阿里等核心业务。


餐饮配送的错峰阶段,可以将低峰期的即时物流加以利用,且更快的送货速度大大提升新零售业务消费者的体验。


美团后续从这些业务场景切入,公司的发展机会相对比较多。


美团现在依旧保留两个平台,一个是美团平台,一个是点评事业部。


除了平台之外,美团还有各种业务场景,比如金融业务、共享出行、核心的酒旅业务等。



Part2、面试流程


美团最早投递业务部门是餐饮SAAS,原因是工具化产品,高频业务,跟之前个人在微盟的经历比较匹配。


一面是远程面试,聊内容是微盟相关的经历,比如微盟餐饮业务怎么来做、售卖模式怎么看、对不同客户的价值点在什么地方,会员对餐饮的利弊等。


因为这些经历都有负责过,也深度实践过具体业务,个人感觉跟面试官聊得还算不错,回去就等结果。


等了一两周,期间跟HR沟通几次,最后才被通知说内部调整,HC关闭没有机会,当时真不知是啥心情。


不过个人还没死心,心想即使不适合,看是否有新职位,就拜托HR跟大主管问问,看是否可以开放性聊一聊。


HR最后的回复是不合适,大主管认为没有合适的坑能够给到,等后面再让我看机会。


一面折了之后,我就打算看其他业务的产品线。


美团当时比较牛逼的业务是美团优选,投递的是C端营销岗位,简历对方直接说不合适。


接着投递美团平台小程序方面的增长产品,以为有微盟经验,对微信端的小程序及公众号有了解,但依旧是不合适。


连续两个业务投递,简历都没过关,对个人还是有点打击。


不过我继续投递简历。


你选择大公司好处在于业务比较多元,你可以多尝试不同业务,如果你对该公司意向度比较高的话。


不过你之前的面试评价不能太差,否则新业务部门看到你的面评,可能连跟你聊的欲望都没有。

我最后投递到上海SAAS业务部门,就开始准备面试。因为我之前有过非餐的经验,看似乎也匹配。


一面是主管面,之前虽然有接触过,但不熟悉。期间产品话题聊比较多,涉及到微信端的解决方案,具体的功能场景,跟竞对的差异点等。


这些内容因为该职位需要这方面的候选人,因此聊得相对比较深入。


等面试结束后,我提的问题包括团队现状、人员分工、业务规模等情况,也算是提前了解具体的业务内容。


二面是平级交叉面试。因为都是该SaaS产品的合作方,对方问问题比较直接,都是探讨产品的业务情况。


产品集中于前面两段经历,包括负责的产品、团队分工、具体结果、面对的瓶颈等。


面试官比较关心你的求职选择,看你如何看待个人的跳槽经历。


有时候面试官询问的问题,并不代表他要得到明确答案,反而是两边互为交流,彼此如果都能给对方互为输入的话,这样的面试方式会健康。


面试就是平等交流,候选人不一定要感觉低人一等,即使你面对更高级别的面试官。


二面聊完后,说一周后给到反馈。等快到一周时,我主动询问进度,HR说还处于待定阶段。

或许面试官需要对比多个候选人,看看哪个比较合适,因此面试的进度可能稍微放缓一下。


不过过了几天,HR回复是待定,再次追问后,HR说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推荐我看其他部门。结果已经相对明显,我没有通过面试。


面试这么多部门,你是不是感觉就这样,不过我继续投递其他部门,决定再挣扎一下。


我后面投递酒旅业务,是别样红团队,期间有聊到酒旅业务SaaS负责人那边,也聊了交叉面试。


不过最终对方发现不适合该业务团队,后续是因为缺少酒旅行业的经验。


这次的美团面试看起来差点把美团的业务部门投递一遍,不过或许跟美团真没缘,那就此作罢。



Part3、offer情况


至于offer情况,我以了解的信息为参考,有不符合的欢迎大家指正


美团薪水是12个月基本工资,再加上3.5个月年终,股票是211策略,2年拿50%,剩下的2年分别拿25%。


美团的薪水在行业内还算可以,整体外部评价也相对不错。


由于现在外面环境不好,美团离职率相比之前有所降低,尤其是基层或中层管理岗,基本上一个萝卜一个坑。


美团股价跟随大盘上下大幅波动,18年9月上市时是69港币,中间峰值是460港币,到现在不到200港币,不过相比上市时涨幅接近289%。


股价的上涨导致老员工的身价水涨船高,外面除非字、快手等公司,否则多数公司接不住这样的薪水。


美团产品方法论相比其他公司,内部沉淀得还不错,外部也有些资料,比如王慧文在清华大学上的产品课。产品方法论这一点算是美团的优势。


一方面是团队比较重视产品技术,因此话语权相对比较高。另一方面内部有好的分享及沉淀机制,能够让新人快速学习。

美团因为产品技术投入比较高,导致每个人边界领域比较小,真是每个人仅仅负责其中某个模块,这一点感觉跟阿里比较类似。


美团现在在生活服务领域仍然是王者,虽然有字节、快手等新星在挑战起地位。


如果你对生活服务领域比较感兴趣,愿意去看线上与线下联动的解决方案,美团或许是不错的选择之一。


美团业务相对比较多元,个人能选择的空间比较大,至于是否匹配看你的需要及个人经历。


PS:欢迎关注公众号:张仪说,可免费内推字节、美团、阿里等一二线大厂。


#美团#
张仪说职场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

大厂产品负责人,十年互联网经验。深度分享互联网求职,个人成长与产品经验。

全部评论
个人还是比较感兴趣的
1
送花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2-10-21 22:12 陕西

相关推荐

2 31 评论
分享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