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ughtWorks 思特沃克 「做时间的朋友」




本科来自武汉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就读于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的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的琳琳,是 IT 专业少有的伶俐女生,却是 ThoughtWorks 武汉办公室一众女性程序媛中的一员。ThoughtWorks 每年校招坚持男女比例 1:1,并且会邀请应届生们参与内部培训 TWU/TWUC。这里有千人千面,却没有统一的成功标准,有人在其中实现了知识体系与实践应用的转化,有人接触到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也有人突破了自己的心理与技术边界。对于琳琳,她从希望自己能够游刃有余地掌控项目,到愿意与自己和解、突破心理与技术实践的舒适区,再到最后与同伴建立信任与合作,这是琳琳的故事,也是她从学生转变为职场人的体悟。另,文末有彩蛋哦。











不止是福利


第一次听说 TWU,是在校招 openday 的学姐分享上,当时就觉得 ThoughtWorks 倾注了很大心血在应届生的培养中,不仅出钱让你去印度带薪参加全球化的公司培训,还有补贴拿,这福利也太好了。
也因此,我在加入 ThoughtWorks 之前就已经对 TWU 有了很多向往。当入职后收到关于 TWU 的参与意愿调查时,一瞬间有些恍惚。

后来深入了解后,才发现 TWU 不止是福利那么简单。
TWU 是 ThoughtWorks  University 的简称,是 ThoughtWorks 内部一个系统的实践型培训,帮助毕业生深入了解敏捷开发的意义和最佳实践, 以实现从毕业生到职场人的心态和技能过渡。
目前有国际班和中国班 TWUC 两种版本,其中全英环境的国际班为期五周,来自全球 14 个国家的应届新人将汇集到印度浦那或中国西安两个培训地点,而全中文教学的 TWUC 为期八周,主要针对中国区的 Dev,培训地点在西安。
期待与忐忑
本打算申请去印度感受一下咖喱味的英语,却因为时间签证等诸多因素换到了西安的国际班。尽管国内的环境相对熟悉,但是我们要做的准备却并不轻松。
为了让我们能更快更好地进入培训状态,TWU 设有预备课程,详细的学习路径版图,丰富的课程资料讲解,所有学员可以提前预习,共同讨论。
当然,全英文课程,对于我这个即使高考是英语巅峰也拉了班级后腿的人来说,催眠效果还是挺棒的。由此也不可避免地开始担心自己的英语水平能不能撑过这次培训,好在项目组及 TWU 西安的小伙伴都安慰说参与者有很多非英语母语的同事,讲师也会尽量放慢语速让大家适应。
后来参加开营会议、加入微信群,随着群里逐渐增多的外国名字和脸庞,紧张和兴奋也逐渐取代了原先的忐忑和焦虑。
正式培训前夕,大家相继抵达西安,迫不及待地约饭见面。平时理所当然的饭局,因为外国友人的加入多了几分不一样,千奇百怪的拿筷子手法,不绝于耳的各地口音,可惜单词用时方嫌少,无法表达中国美食的博大精深。看到这些前几天还在地球各个地方发着微信消息,如今却坐在饭桌前侃侃而谈,并且即将成为五周并肩作战的队友,觉得格外神奇。

第一顿晚饭(后排右五为付琳琳)
做时间的朋友
五周的培训,有包括敏捷、反馈等公司文化的介绍和针对不同岗位的专业技能培训,同时还会贯穿一个模拟项目,分配数量合适的 Dev、QA、BA、UX 组成一个小团队,模拟实际的工作场景,通过四周的迭代呈现一个较为完善的产品。
前一秒还在忐忑等待分组结果,下一秒我就幸运地在分组名单里看到了熟悉的名字。欢快的组内介绍,热情友善的组员,奇思妙想地根据大家共同的爱好——西兰花的英文,组合了所有组员的国家包括 Brazil、China、UK、US 等,给我们的小组取名 Brachuklus,正式开始了模拟交付之路。
紧凑的 session,不熟悉的代码,虽然可以提前预习准备,但远远没有想象的简单。

第一次「聚众选卡」的时候,我看着 BA 准备的任务卡列表,陌生的术语和技术栈,惶恐不安地担心自己能力不足,无法完成,就选了一张自己最熟悉且相对有把握的卡。这种一切都在掌控之中的感觉让我尝到了不少甜头,流畅的思路,顺利的开发,队友的称赞,沾沾自喜地看着别人一筹莫展,四处求助。
迭代结束后的 retro,大家集思广益,提出了好些建议,然而分配任务的时候,我还没有思考出大致的解决方案,身后就响起了「I can!」的声音,看着那些之前做卡都力不从心的组员一个个毛遂自荐,我又惊讶又疑惑,最后果不其然的只剩自己没有认领任务。
后来在与 trainer 交流中,我坦然的表达了自己的疑惑和顾虑:
「他们都不思考这个任务大概需要怎么做,自己能不能完成么?」
「他们不会考虑这么多的。你也不用顾虑太多,在 TWU 所有我们提出的任务,都是经过设计的,不会把完不成的任务交给你们,而且如果实施的时候有任何困难,都可以找人求助,大家都很乐意提供帮助的。」
的确,留意之后发现,尽管开发过程中困难重重争执不断,或者花了超出预期的时间,但他们总归是在自己的努力或者别人的帮助下,顺利甚至出色的完成所有的任务。而我呆在一切可控的舒适区,安全但无趣。
慢慢的,我不再有过多的顾虑,选卡的时候,开始尝试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需求和自己期望补充的技能,自告奋勇地选了从未涉及的领域。

和同伴一起,搜索资料,探讨思路,从方案的构思到落地。当然,结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debug 半天发现是极其简单的错误,遇到问题尝试网上所有方案也没有解决,计划一个迭代完成却没实现。失落和沮丧是真实而难忘的,但更难忘的是在自己与 pair 的共同努力,和在组员与 trainer 的帮助下,度过难关的欣喜,以及看到最终所有功能实施应用的自豪感。
同时,随着对代码和组员的熟悉,结对开发也越来越有默契。根据 pair 的技术水平选择不同的结对编程模式,利用图表等工具确保正确无误的沟通,乐于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分享并帮助对方解决问题,遇到双方都不会的问题时相互鼓励,一起搜索解决方案。测试驱动,小步提交,做加法重构,持续集成,及时修复挂掉的 pipeline 等等保证敏捷开发,需求实现之后总有雀跃的击掌欢呼。
项目慢慢步入了正轨,我也从不知所措开始适应和享受。逐渐变得敢于提出自己的建议,愿意主动主持会议,并在 showcase 上进行英文演说,不断寻求新的突破。
Work Hard. Play Harder.


当然,少不了玩耍的机会。
西安古城墙楼观台的集体出游,热闹非凡的游戏之夜,不同语言生日歌此起彼伏的生日 party,以及组内团建和平时晚上周末的各种团体活动,KTV 的引吭高歌,给点音乐就扭动的群魔乱舞。

楼观台合影
在灯火通明的长安不夜城闲逛,还有数不清的肉夹馍泡馍饺子裤带面火锅烤肉日料韩国菜。

西安的夜晚
不知不觉,五周转瞬即逝。毕业典礼上大家真挚地分享所有的欢笑与泪水,挑战与成长,感恩与不舍。

毕业舞会
是 trainer 耐心的讲解和指导,队友不厌其烦的花样解释;是朋友在我情绪低落时的陪伴鼓励,自我怀疑时的肯定和赞许;也是不辞辛苦驾车外出探寻的美食,愉快的周末出游。所有日常的关怀和支持,消除了地域种族文化年龄的隔阂,把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人连接在了一起。
如今,距离我的 TWU 已经过去了七个多月,大家或多或少依旧保持着联系。
而我,来到了新的团队,开始了新的项目,变化和未知仍是基调,但 TWU 带给我的力量和感动,让我有勇气和毅力接受一切未知的挑战,不断砥砺前行。
#秋招##外企##996和955的公司一览##职业发展#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头像
06-04 19:10
Java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2 2 评论
分享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