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届体制内求职,如何准备和完善你的简历
23届秋招即将开启,国企和事业单位的招聘虽然不如互联网来的早,但提前准备招聘简历总是没差。
很多人对一些需要笔面试的国企和体制内求职存在一个误解(我以前也有),即:体制内求职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准备简历,只用笔试和结构化/无领导小组面试本领过人即可。但入职后,我才知道原来领导们已经在笔、面试前就根据简历确定了意向人选!!!只要能通过笔试,且面试表现的不是过于拉胯,基本上就会选简历阶段看中的意向人选。笔面试的能力确实很重要,但由此看来简历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一些名校优生选调的面试比较灵活,会根据你简历上的奖项来加分;而一些专业相关的技术型事业单位则会看你的科研项目经历、发表的论文和专利等等。
跟企业求职时发送的一份简历.pdf文件或许有所区别,体制内的简历往往是在网站上填写你的相关信息,然后会自动生成一个简历(类似秋招的网申流程)。前一篇提到各个省份都会有选调生考试和事业单位招聘,填写的材料大同小异,因此在填写此类材料时,可以将这些个人资料(身高体重、照片、求学经历、获奖、实习情况、证书等)复制粘贴下来形成一个word,并将扫描好的获奖证明和证书等材料命名好保存到电脑里,这样就不用每次填写(网申)时都耗费大量时间。
以下是我准备体制内(主要是深圳教师)求职简历制作的经验,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一、整理奖状和各类证书,扫描并且分门别类
因为每学期末都要收拾整理好宿舍才能回家,所以我每个学期末都会将自己的课本、纸质版作业、奖状等等分门别类整理好,将一些有纪念意义有用的东西留存,那些没有用的东西就扔掉(储存起来会吸引蟑螂......不得不扔😭)。在整理的同时,我也会回顾自己一学期以来的收获和不足,并规划自己的假期生活(但往往没有执行🤣)。定期的整理可以让你在秋招以及申报各种奖项、项目时不至于太手忙脚乱。
以我应聘深圳教师制作简历为例,我首先找了一位去年上岸深圳教师的同学,要了一份她的简历来模仿学习,明确一份能够成功的简历应该要有哪些模块,每个模块会有什么内容等等。
我的简历主要分成了个人资料、教育经历、实习经历、科研项目&成果、校园经历、获奖情况、职业技能和证书这7大部分。因此,我开始将自己以前整理的装有奖状和各类证书的文件袋拿出来,进行分门别类,并扫描命名。老实说,里面有很多内容是很水的(例如什么文明标兵宿舍哈哈哈)😂,但是由于我的简历实在过于空白,所以我决定先把所有的经历和奖项都列出来,在写简历的时候再对其进行美化和往应聘职位上靠拢。
二、应用STAR法则,梳理和优化经历、获奖情况等
一份好的简历并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一定是在多次修改中不断完善的。所以第一次写简历的时候,千万不要抱着第一份简历就要做的很完美的想法,应该尽快完成一版简历。
第一版的简历,我建议是根据求职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核心要求,来梳理自己能体现这些核心要求的经历、获奖情况和证书等等。
以我应聘深圳教师制作简历为例,我对教师这份工作内容和能力进行了分解,认为教师的工作能力主要分为四部分:1、教学(常规教学和创新教学);2、班级管理;3、家长沟通;4、同事合作。虽然我没有在公立学校实习的经历,但是我认为我当学院助理辅导员、研究生期间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家教的经历能够体现我的1、教学和2、班级管理能力;我的科研、社团和实习经历则能够体现我的3、家长沟通和4、同事合作的能力;我的奖学金、科研成果则能证明我在学习方法和创新方面的能力。
而且要善于挖掘和美化自己的经历,曾经有一位师弟想求职深圳教师,但是苦于没有教学经历,简历上不知道写什么。后来我询问之后,得知这个师弟曾经搞过乐队,而且有过开设吉他课的经历,于是我鼓励他对这些经历进行深度挖掘和美化,如乐队经历可以展现他的管理和合作能力,开吉他课的经历可以展现他的教学能力和耐心。
清楚哪些内容需要写到简历里后,则可以开始应用STAR法则优化自己的经历了。STAR法则是情境(situation)、任务(task)、行动(action)、结果(result)四项的缩写。
例如:
简历撰写完后,一般都会产生“越看越顺眼”or“写得什么玩意”,根本不想修改的感觉。这时候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可以将自己的简历发给别人,让别人帮你修改一下,最好是已经上岸的同学或者师兄师姐啦~ 根据反馈意见再进行修改,并且自己要确保自己完全熟悉简历的内容(确保自己可以脱口而出自己的经历,而且表述要清晰明了),千万不能觉得做完简历就万事大吉,马上开始海投!根据简历准备好自己的面试自我介绍(30s、1min、3min版本),而且背熟,张口就来。管理XXX公众号团队(X人小组),负责相关新闻搜集、采写、审核和公众号推送排版等工作,月均收集X篇新闻,新闻采纳率XX%,发布X篇推文,获得XX公众号优秀管理员称号。
需要注意的是,简历一定要多修改,简历都是在面试过程中根据面试官的反馈来不断完善的,不要有一劳永逸的想法。
三、根据以上内容,思考自己在众多求职者定位的独特性
我在第一次求职深圳教师时,只是简单地对自己的经历、获奖情况和证书进行了划分和美化,没有深层次地去思考自己在求职这个岗位时的优势和独特性,也就是明星们经常营造的“人设”。虽然大家在求职过程中的综合水平可能差别不大,但是在简历撰写和面试过程中,可以特别突出自己的优势,回避自己的劣势,营造一个优秀的“人设”。要从招聘者的角度来思考对方想要招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往这种“人设”去靠拢~
例如我在求职深圳教师时,我缺乏教学经验,但是我就会往特别突出我的奖学金、科研成果方面,表现自己的学习能力、创新力和合作能力。在面试的时候,面试官也会相应地就简历上的内容来进行提问,如果提到“缺乏教学经验”这一点,则可以表明应届生都比较缺乏教学经验,但自己也有类似的教学经验(如当助教、兼职辅导员、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等),相信自己可以胜任这份工作。
我在一次又一次的面试过程中,即使遭遇失败,也不断心理暗示自己是个适合当老师的人,越来越入戏,也越来越有自信,让面试官也觉得我是个适合当老师的人🤣。
面试失败后,不要觉得气馁,也不要觉得自己很垃圾。面试的过程就像是升级打怪,在面试过程中可以不断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改正完善(简历和自我介绍、经历阐述也要不断优化)。除了升级打怪,面试也像是谈恋爱,对方没有给你offer不代表你不优秀,而是你们不适合,或者你在面试过程中没有表现出对方需要的能力。
找工作最重要的是自信,要相信自己可以胜任这份工作,如果你自己都表现出自己无法胜任这份工作,那HR就更不会招你啦~ 但是失败后也要总结失败的原因以及如何改进。
经历和经验的区别在于,是否对事情进行了总结反思。我们经常说为了以后的工作,尽量多去参加社团和比赛,多去实习。但这些活动应该是有目的地去实习,思考这类型的工作是否适合自己,思考自己如何依靠这些实习去到更好的平台,而不是单纯为了缓解自己的求职焦虑,觉得有个实习写在简历上我就肯定能找到工作啦。我在硕士期间的经历告诉我:不要到了求职的时候才开始对自己过往本科4年或者过往本科和研究生7年的经历进行一个总结,走好每一阶段,才会有下一阶段的从容。求职不像考试,临时抱佛脚就可以获取知识,经验的积攒需要时间和总结反思。
我在求职过程中也曾经迷茫过,目前的工作也并非十全十美,但相信每一份工作都有其优缺点。工作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入职的是体制内的单位,我曾经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了松懈,因为大家都说“进了体制内就是躺平”。但前一段时间我突然意识到,不管是什么样的工作,铁饭碗应该是你的经验和能力。定期的总结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们所处的状态,以及下一步应该努力的方向。
加油吧,各位可爱的师弟师妹们,祝愿大家早日找到合适的工作,祝愿我们都拥有快乐充实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