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P 项目相关方管理
- 受项目影响或能对项目施加影响的人都是项目的相关方。
- 与相关方的沟通要持续进行。相关方满意度是一个关键的项目目标。
- 对重要程度不同的相关方应该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但不应该把相关方管理局限于最重要的相关方。
- 相关方最能影响项目生命周期的哪个或哪几个阶段,应该写入相关方登记册的评估信息。
- 识别相关方处在项目启动阶段(越早越好、全面、整个项目生命周期都要进行) 需求文件是识别相关方的输入。
- 规划相关方参与(基本规则技术明确应该采取什么行动引导相关方) 基于对相关方的分析制定调动相关方参与的特定策略或方法。其中需要考虑的事业环境因素包括设施和资源的地理分布。本过程不会导致变更请求。
- 管理相关方参与(属于执行过程组,旨在处理相关方的关注点,防止这些关注点演变成对项目有负面影响的问题) 直接与相关方打交道,提高对项目的支持,降低相关方对项目的抵制,从而显著提高项目成功机会。
- 监督相关方参与(可能会导致项目文件的更新,包括相关方登记册、问题日志、经验教训登记册和风险登记册的更新,其中用到相关方分析技术) 工作绩效信息是监督相关方参与的输出之一,是对工作绩效数据整理和分析的结果。(监督旨在维持和提升相关方的参与度, 并确保相关方的参与活动有效率和有效果)
- 当众多项目相关方之间有不可协调的利益冲突时,通常按有利于客户的原则进行处理,如果有多个客户,又应以最终端客户的利益至上。
- 假设日志中会记录影响与具体相关方互动的各种制约因素。
- 项目发起人最重要的作用是为项目提供资金。
- 权力是指有合法资格对项目施加影响,利益是指对项目成果的关心程度,作用是指施加影响后能在多大程度上导致项目作出变更。
- 相关方未有效参与带来的负面价值是造成的真实成本,其中包括有相关方对项目的负面评价、项目信誉损失、产品召回等等。
- 相关方管理四个过程都会用到会议这一工具和技术。
- 相关方对项目的影响力在启动阶段最大,而后随着项目进展逐渐降低。
- 外部供应商是重要的相关方,基本信息应该被记入相关方登记册。
- 凸显模型是根据相关方的权力(职权级别或对项目成果的影响能力)、紧迫性(需要立即关注)和合法性(有合法资格对项目施加影响),对相关方进行分类。
- 为了方便考察项目相关方参与项目工作的程度,可以对凸显模型做调整,用邻近性取代合法性。
- 通过某种认证过程而与项目执行组织签订协议的个人或组织,属于合作伙伴。
- 领导型相关方参与程度表现为了解项目并积极促进项目成功。
- 相关方登记册应该包括相关方的身份信息、评估信息和分类。
- 效益管理计划中可能指出将从项目成果交付中获益的相关方。
- 相关方参与计划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与沟通管理计划有密切联系,可以是非常详细或高度概括,随着项目进展更新和优化)
- 标杆对照就是寻找一流做法,以此为标杆。
- 通过相关方参与度评估矩阵发现相关方当前参与程度与所需参与程度的差距,再策划如何提升相关方参与的程度,这些属于规划相关方参与过程。
- 思维导图用可视化表示相关方之间的联系。
- 相关方立方体采用三维模型来呈现项目相关方的权力、影响和作用,更加直观地呈现分析结果。
- 团队成员或临时为项目贡献知识或技能的专家,被归类为向下。通常把高级管理层归为向上。把项目团队外的相关方群体或代表归为向外。通常把项目经理的同级人员归为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