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y Content Size Fitter&Horizontal Layout Group&Animation

上周做需求的时候用到了 unity 的几个简单的组件,想着自己之前都没有写过什么干货,就打算每次把自己工作当中学到的一点知识都记录下来,不管这个东西是难还是容易,我都打算记录下来,这次介绍三个,分别是 Content Size Fitter Horizontal Layout Group and Animation 前两个主要是上周和ui对接的时候要tips 的bg大小要随着文字的多少进行改变,后面这个主要是在动画帧上添加监听事件,去在动画的某一帧上做一些逻辑

1. Content Size Fitter &Horizontal/Vertivcal Layout Group

Content Size Fitter 这个组件主要就是来修改GameObject中Rect Transform 的信息(主要是width 和 height,首先来看 Content Size Fitter 的信息
图片说明
其中 Horizontal/Vertical fit 代表了 水平和竖直,这里我们以 水平为例 三个参数的含义分别是 Unconstrained: 不进行调整,MinSize:以调整内容的大小的最小来调整,PreferredSize:直接根据内容的调整来自动调整大小
Horizontal/Vertivcal Layout Group 这个组件主要是来布局子物体,根据子物体的信息来排列
图片说明
参数信息如下 :Padding:内边距, Spacing:元素之间的间距,Child Alignment:对齐方式,Control Chidl Size: 子对象大小,Use Child Scale:使用子级缩放,Child Force Expand:是否强制子物体拉伸来充满所有的可用空间。

可以看到当勾选with 和height的时候 子物体会自适应的排列
跟据文字的大小来显示bg的大小

Animation 中的Event 事件

首先需要一个Animation,然后挂载到某个物体上,我这边就是随便做了一个Cube的旋转,在物体身上添加 Animation组件
图片说明
把一个Animation 放上去之后,打开Animation组件界面,点击你的Cube
图片说明
鼠标右键随意点击时间轴的某个时间,会出现 Add Animation Event
这时我们要实现去写一个脚本,脚本内容如下

public class Animation : MonoBehaviour
{
    public void ShowMsg(string msg)
    {
        Debug.Log(msg + "ddddddd");
    }
}

挂载到Cube上面 在点击Add Animation Event 后会出现
图片说明
输入参数
图片说明
之后就能看到 时间轴上的 事件信息了,这边是因为我添加了两个 EVent 事件所以显示了两次
图片说明

Uinty 碎碎念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

记录工作中的小知识点,欢迎关注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从输入URL到页面加载发生了什么:总体来说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1.DNS解析 2.TCP连接 3.发送HTTP请求 4.服务器处理请求并返回HTTP报文 5.浏览器解析渲染页面 6.连接结束。简述了一下各个过程的输入输出作用:以下是对从输入 URL 到页面加载各过程的输入、输出或作用的一句话描述:DNS 解析: 输入:用户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的域名(如 www.example.com)。输出:对应的 IP 地址(如 192.168.1.1)。作用:将易于记忆的域名转换为计算机能够识别和用于网络通信的 IP 地址,以便浏览器与目标服务器建立连接。TCP 连接: 输入:浏览器获得的服务器...
明天不下雨了:参考一下我的说法: 关键要讲出输入网址后涉及的每一个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涉及到的网络协议: HTTP/HTTPS协议->DNS协议->TCP协议->IP协议->ARP协议 面试参考回答: 第一次访问(本地没有缓存时): 一般我们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的是一个域名。 浏览器会先解析 URL、解析出域名、资源路径、端口等信息、然后构造 HTTP 请求报文。浏览器新开一个网络线程发起HTTP请求(应用层) 接着进行域名解析、将域名解析为 IP 地址 浏览器会先检查本地缓存(包括浏览器 DNS 缓存、操作系统缓存等)是否已解析过该域名 如果没有、则向本地 DNS 服务器请求解析; 本地服务器查不到会向更上层的 DNS 服务器(根域名服务器->顶级域名服务器->权威域名服务器询问)递归查询 最终返回该域名对应的 IP 地址。(应用层DNS协议)DNS 协议的作用: 将域名转换为 IP 地址。 由于 HTTP 是基于 TCP 传输的、所以在发送 HTTP 请求前、需要进行三次握手、在客户端发送第一次握手的时候、( 浏览器向服务器发送一个SYN(同步)报文、其中包含客户端的初始序列号。TCP头部设置SYN标志位、并指定客户端端口 同时填上目标端口和源端口的信息。源端口是浏览器随机生成的、目标端口要看是 HTTP 还是 HTTPS、如果是 HTTP 默认目标端口是 80、如果是 HTTPS 默认是 443。(传输层) 然后到网络层:涉及到(IP协议) 会将TCP报文封装成IP数据包、添加IP头部,包含源IP地址(浏览器)和目标IP地址(服务器)。IP 协议的作用: 提供无连接的、不可靠的数据包传输服务。 然后到数据链路层、会通过 ARP 协议、获取目标的路由器的 MAC 地址、然后会加上 MAC 头、填上目标 MAC 地址和源 MAC 地址。 然后到物理层之后、直接把数据包、转发给路由器、路由器再通过下一跳、最终找到目标服务器、然后目标服务器收到客户的 SYN 报文后,会响应第二次握手。 当双方都完成三次握手后、如果是 HTTP 协议、客户端就会将 HTTP 请求就会发送给目标服务器。如果是 HTTPS 协议、客户端还要和服务端进行 TLS 四次握手之后、客户端才会将 HTTP 报文发送给目标服务器。 目标服务器收到 HTTP 请求消息后、就返回 HTTP 响应消息、浏览器会对响应消息进行解析渲染、呈现给用户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04-03 12:09
東京大学 C++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点赞
收藏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