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面经攒人品~上来先问了下为什么不做算法(做个雷达深度学习和大模型属实是差太远),研究方向是什么,然后直接八股:1. 智能指针用过哪些,各自适合于什么场景2. 虚函数是怎么实现运行时多态的,虚函数查表的开销有多大(静态多态和运行时多态那个开销更大)?查表的时间复杂度是 O(1),因为虚函数的偏移地址在编译期间就确定了,调用的时候直接可以用,但是后面面试官又问从 cpu 指令角度看还有什么开销,问了 ai 大概有这些开销(相比于普通函数调用的开销):首先我们说下虚函数在底层角度会多执行三步:获取 vptr->计算函数地址(偏移量是编译器就定了无所谓,但需要访问虚函数表 )->调用函数- 影响最大的是如果 vptr 或vtable 不在 cpu 高速缓存中的话,会触发缓存未命中(因为前两步大致的汇编代码是 `mov rax, [rdi] ; 假设rdi是对象地址,rax = vptr` 与 `mov rbx, [rax + 0x10] ;` 需要访问内存,就会发生缓存未命中,但是普通函数或者静态多态的地址在编译器就确定了,可以直接使用固定地址调用,就无需从内存中读取数据),这会延长大约 50+时钟周期(普通函数调用就 1~3 个时钟周期)- 调用函数时,因为 call 的是间接地址(即虚函数表中存储的内存地址,存在寄存器中被调用),会导致 CPU 指令预取失效,流水线需要重新同步,产生 3~10 个的时钟周期(所以即便虚函数表在缓存中,虚函数调用也普遍比普通函数或静态多态函数慢这么多)3. 移动语义简单说一下(这里移动语义答的不是很好,一慌就和 ai 发生幻觉了一样乱吐词,可以后面多了解一下具体应用上的移动语义),问知不知道 move 的底层实现(说到强转,又问有哪些转换)4. Cpp 中有哪些锁(这部分答得不是很好,可以系统梳理一下),粒度最小的锁是哪个(基于 atomic 的原子操作是粒度最小的,精确到单个内存位置),自旋锁什么场景使用(临界区执行时间很短,自旋等待的开销小于线程阻塞/唤醒的开销,以及不希望线程阻塞的实时系统)5. 问了解哪些常用的数据结构。6. 操作系统的虚拟内存说一下,一个页大小大概是多大,还有哪些页大小,页大了或者小了有什么优缺点(可以了解一下 THP 透明大页的概念)7. 场景题:微博这种搜索平台如何设计一个实时统计一定时间段(比如 5min)内 topK 热点关键词的系统,用那些数据结构或者软件可以做到?8. 手撕 LRU9. 反问环节:主要做的是快手的搜索架构,还做一些AI搜索,与快手视频的R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