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钒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市场规模预计2031年达到1259百万美元
2025 年 10 月 21 日,Global Info Research(环洋市场咨询),正式发布《2025 年全球市场氧化钒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总体规模、主要生产商、主要地区、产品和应用细分研究报告》。作为红外检测领域的关键设备,氧化钒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凭借无需额外制冷装置即可精准探测红外辐射的核心优势,已广泛应用于安全监控、夜视成像、热态检测及军事侦察等多元场景,本报告针对这一细分市场,系统调研全球及区域市场规模、头部厂商竞争格局、产品类型与应用领域细分态势,并对未来发展前景作出科学预判。报告统计维度涵盖销量、价格、收入及市场份额四大核心指标,同时聚焦全球主流品牌的产品特点、规格参数、产销数据及发展动态,数据覆盖周期包含 2020-2024 年历史统计与 2025-2031 年预测区间,报告由广州环洋市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负责出版。
从市场基础数据来看,2024 年全球氧化钒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的产量达到 5684 千件,产品平均售价为 153.45 美元 / 件;以收入维度核算,根据 Global Info Research(简称 GIR)的调研结果,2024 年该市场收入规模约为 8.97 亿美元。伴随安防需求升级与军事装备现代化进程加速,预计到 2031 年,全球市场收入将增长至 12.59 亿美元,2025-2031 年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将稳定保持在 5.1%。
在产品类型划分上,报告依据封装技术差异,将氧化钒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细分为三大类:金属封装、陶瓷封装及晶圆级封装,不同封装类型在稳定性、成本及适用场景上各具优势,满足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从下游应用场景来看,报告重点关注民用与军用两大核心领域,其中民用领域涵盖安全监控、工业热成像等,军用领域则涉及侦察、制导等关键场景,两大领域共同推动市场规模增长。全球市场中的重点企业亦被纳入深度研究范畴,包括 ULIS、Semi Conductor Devices(SCD)、VIGO System SA、FLIR、Lynred、BAE、L-3、DRS 等国际厂商,以及睿创微纳、北方广微、高德红外、海康微影、大立科技、国惠光电、中光电科 11 所、高芯科技等国内领军企业,全面覆盖全球产业链核心参与者。
关于报告的章节架构,16 个核心章节层层递进,内容覆盖市场全维度:
第 1 章明确氧化钒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的产品定义,解析产品类型与下游应用场景,开展产能分析,并呈现全球市场总体规模及 2020-2031 年趋势预测;
第 2 章聚焦全球 18 家主要企业,逐一详解其基本概况、主营业务、核心产品矩阵,披露 2020-2025 年销量、收入、价格、毛利率及市场份额数据,同时追踪企业最新发展动态;
第 3 章深入剖析市场竞争态势,通过销量、收入及份额对比明确企业市场地位,分析厂商区域布局、产品类型规划及下游应用匹配策略,同时追踪 2020-2031 年行业并购活动、新进入者动态及产能扩张趋势;
第 4 章分析全球主要地区市场规模,提供 2019-2030 年收入、销量、价格等维度的历史数据与预测,涵盖北美、欧洲、亚太、南美、中东及非洲五大区域;
第 5 章与第 6 章分别从产品类型和应用领域视角,拆解 2020-2031 年各细分市场的销量、收入、价格数据及预测份额;
第 7-11 章按区域细分,依次对北美(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欧洲(德国、法国、英国、俄罗斯、意大利)、亚太(中国、日本、韩国、印度、东南亚、澳大利亚)、南美(巴西、阿根廷)、中东及非洲(土耳其、沙特、阿联酋)地区的市场进行国家、产品类型与应用场景的三重拆分,提供 2020-2031 年销量与收入的细分预测;
第 12 章解读市场动态特征,包括增长驱动因素、发展阻碍、未来趋势,并通过波特五力模型分析行业竞争格局(现有竞争者能力、潜在进入者威胁、供应商议价能力、购买者议价能力、替代品威胁);
第 13 章开展产业链全景分析,梳理上游核心原料及供应商、成本结构、生产流程与产业链关联;
第 14 章细化销售渠道研究,解析直销、经销两种模式的运作逻辑,同时介绍典型经销商与客户群体;
第 15 章为调研结论,凝练核心发现与行业洞察;
第 16 章作为附录,说明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并附上免责声明。
查看1道真题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