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文心一言ai产品经理面经
AI大模型(例如文心一言),其“模型能力”和“产品体验”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一个强大的模型,是否就意味着一个好的AI产品?
你来做文心一言“AI总结”功能的 pm,为了评估总结质量,除了用户满意度调研,你还会关注哪些客观、可量化的技术评测指标?
追问: 是否了解像ROUGE、BLEU这类自动评估指标?你认为它们在指导产品迭代时的优势和局限性分别是什么?作为PM,你如何结合客观指标和主观用户感受来综合判断“总结质量”?
如何从技术或数据层面,去定义和量化一个Prompt的复杂度?(例如,可以从文本长度、实体数量、意图明确性、领域跨度等维度)请描述你的分析思路。
用产品经理的语言,解释一下RAG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追问: 如果让你来设计一个基于RAG的“AI搜索”功能,你会如何平衡“检索到的外部知识”和“模型自身的生成能力”,来为用户提供最可信、最全面的答案?
你觉得Agent形态的产品,与当前主流的“问答式”AI助手相比,核心的产品和技术区别是什么?
追问: 你认为百度应该如何布局AI Agent这个方向?它最有可能在哪些场景(例如,企业服务、个人办公、电商导购)率先落地?
现在有 2 个选项,A:使用一个巨大的模型,回答质量很高,但速度慢、成本高;B:使用一个更小的模型,速度快、成本低,但回答质量在20%的情况下会不够好。你如何构建一个决策框架来选择用哪个模型服务于线上用户?
如何理解“提示词工程”?如何设计产品功能,来帮助普通用户“写出”更好的Prompt,从而充分释放大模型的能力?
请分享一个你在学习或实践中,遇到的让你印象深刻的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模型
追问: 你认为这个模型的设计精妙之处在哪里?它在解决特定问题上的思路,对你做AI产品有什么启发?
在AI产品的开发流程中,产品经理与算法工程师之间最容易产生分歧的地方会是哪里?你会如何弥合这种分歧?
让你来负责探索文心一言的商业化路径,你会提出哪些可能的、可行的商业模式?(例如,按用量付费、订阅制、为B端提供API服务、或与现有业务结合等)
顺丰集团工作强度 276人发布
查看14道真题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