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求职中“破防”的你:别跟别人比,请跟昨天的自己比
最近,一位很优秀的朋友在找工作,但他跟我聊天时,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挫败感。他说:“小巫,我刷了刷别人的面经,看了看招聘网站上那些‘大神’的简历,感觉自己啥也不是。人家人均两段大厂实习,手握好几个Offer, 我连个面试都拿不到,真的想放弃了。”
听完他说的,我一瞬间都不知道怎么安慰,因为这种感觉,我太TM懂了。
我那次“输”得心服口服的面试
我记得我刚上大二那会儿,学了一年编程,自己也跟着网课做了几个小项目,感觉自我良好,就想着去冲击一下实习。当时觉得自己虽然经验不多,但热情和技术还算扎实,于是信心满满地去面试了。
在焦虑和烦躁的三天里,我不断被夜折磨的睡不着觉。直到轮到我面试时,果不其然,面试官问的几个底层问题我都答得磕磕巴巴,算法根本撕部出来。那一个小时,我感觉自己的知识体系被无情地碾压了一遍。走出那栋大楼的时候,夕阳照在脸上,我却觉得一片冰冷。回家的路上我甚至在想:“我是不是根本不适合当程序员?要不以后就转行吧,不干程序员了?”
那晚,我就是我朋友口中那个“破防了,想摆烂”的人。
但后来,我没有摆烂。我不仅找到了实习,而且找到了一个让我成长飞速的平台。我是怎么从那种“被碾压”的绝望感中爬出来的呢?我想分享的不是什么“屠龙之术”,而是一些调整心态的笨方法。
第一步:拔掉网线,停止无效的精神内耗
当你感觉自己被别人的光芒刺痛时,请立刻做一件事:关掉那些让你焦虑的网页!
别再去刷牛客网的面经,别再去技术群里围观大神们“凡尔赛”式的讨论。在那个当下,你看得越多,对自己的否定就越深。这不叫“知己知彼”,这叫“精神自残”。
你需要一段完全安静的时间,不被外界干扰,只关注一件事:我是谁?我有什么?
第二步:盘点你的“知识库”,而不是盯着别人的“高达”
别总盯着别人的“高达”机甲,回头看看你自己的“武器库”。你可能没有激光炮,但你或许有一把削铁如泥的匕首,一把百发百中的弓箭。
拿出纸笔,或者打开一个记事本,诚实地写下:
- 我会什么? 不管你觉得它多基础,都写下来。熟悉 Spring Boot?写上。能独立搞定前后端联调?写上。SQL 写得还不错?写上。
- 我做过什么? 把你参与过的课程项目、个人项目,哪怕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模块,你解决了什么问题,都写下来。比如,“我曾经通过优化一个查询,让页面加载速度提升了30%”。这远比说“我精通MySQL”要动人得多。
- 我的软实力是什么? 你是不是一个沟通能力很强的人?是不是特别有耐心去 Debug?是不是很擅长给新人讲清楚一个东西?这些在团队协作中,价值千金。
当你把这些写满一张纸时,你会发现,你不是“啥也不是”,你只是没有别人那样的“高达”而已。但你的武器,足以让你在很多战场上生存下来。
第三步:理解“匹配”远比“最强”更重要
这是一个残酷但必须接受的真相:公司招人,招的永远不是“最强的那个”,而是“最合适的那个”。
那个能聊 Raft 协议的大神,他很强,但他适合所有公司吗?一个只做简单 CRUD 业务的创业公司,需要他吗?一个需要有人去维护陈旧但稳定系统的团队,需要他吗?
不一定。
也许有的公司,就迫切需要一个像你这样,基础扎实、有耐心、能快速上手业务的人。你的“武器库”,可能正好就是他们战场上急需的。
你的任务,不是去成为那个“最强”的人,而是去找到那个需要你这套“武器”的“战场”。
第四步:建立一个“微小的胜利”系统
“摆烂”的本质是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要打破它,最好的方法就是重新获得“掌控感”。
别给自己定“一个月内吃透 Spring 源码”这种宏大的目标,那只会让你再次陷入焦虑。把目标定得小到不可能失败:
- 今天,我就把简历上的项目描述改好一句话。
- 今天,我就彻底搞懂
HashMap
和ConcurrentHashMap
的一个区别。 - 今天,我就在 LeetCode 上做一道简单的题目。
每完成一个,就给自己一个正向的反馈。这种“微小的胜利”,会像滚雪球一样,慢慢地把你的自信心和动力滚回来。你会在这个过程中,清晰地看到——我在变好,我在进步。
最后,我想说,人生的赛道很长,求职只是其中的一个拐角。在这个拐角,你可能会看到有人开着跑车呼啸而过,有人骑着摩托帅气地漂移。别慌,你可能只是在开一辆普通的家用车,但只要你的引擎还在运转,你的方向盘还握在自己手里,你就在前进。
别跟别人比速度,请跟昨天的自己比位置。 只要今天比昨天多会了一个知识点,多改了一行简历,多了一点勇气,你就是赢家。
如果你也在经历这一切,请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累了就歇一歇,但别停下。
加油,朋友。
#牛友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