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招总结 | 几种常用设计模式(java)

以下是简洁版的总结,参考的《后端技术小牛说》公众号,尊重原创。

我可能有进行的简单修改,供大家参考。

设计模式七大原则

  1. 开放封闭原则: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在程序需要进行拓展的时候,不能人为去修改原有的代码,实现一个热插拔的效果。

  2. 单一职责原则:一个类、接口或方法只负责一个职责,这样可以降低代码复杂度以及减少代码变更引起的风险。

  3. 依赖倒置原则:针对接口编程,编程依赖于抽象类或接口而不依赖于具体实现类。

  4. 接口隔离原则:将不同功能定义在不同接口中来实现接口隔离。

  5. 里氏替换原则:任何基类可以出现的地方,子类一定可以出现。

  6. 迪米特原则:每个模块对其他模块都要尽可能少地了解和依赖,降低代码耦合度。

  7. 合成复用原则:尽量使用组合( has-a )/聚合( contains-a )而不是继承( is-a )达到软件复用的目的。

设计模式分类

  1. 创建型模式:在创建对象的同时隐藏创建逻辑,不使用 new 直接实例化对象。该模式包含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单例模式、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

  2. 结构型模式:通过类和接口间的继承和引用实现创建复杂结构的对象。该模式包含适配器模式、装饰器模式、代理模式、外观模式、桥接模式、组合模式、享元模式。

  3. 行为型模式:通过类之间不同通信方式实现不同行为。该模式包含策略模式、模板方法模式、观察者模式、迭代子模式、责任链模式、命令模式、备忘录模式、状态模式、访问者模式、中介者模式、解释器模式。

1、单例模式

一个单例类在任何情况下都只存在一个实例。

饿汉式实现
//创建Singleton类
public class Singleton{
    //1、创建一个静态单例对象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2、私有构造函数,这样该类就不会被实例化
    private Singleton(){}
    //3、获取唯一可用对象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instance(){
        return instance;
    }
    //附加功能函数
    public void showMessage(){
        System.out.println("Singleton");
    }
}

//从Singleton类获取唯一对象
public class SingletonDemo{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ingleton s = Singleton.getIinstance();
        s.showMessage();
    }
}
懒汉式--线程不安全
public class Singleton{
    //1、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2、
    private Singleton(){}
    //3、在方法调用时初始化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if(instance == null)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return instance;
    }
}
懒汉式--线程安全
public class Singleton{
    //1、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2、
    private Singleton(){}
    //3、方法添加synchronized关键字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Singleton getInstance(){
        if(instance == null)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return instance;
    }
}
双重锁/双重校验锁
//Double Check Lock单例模式双重校验 
public class Singleton{
    //1、添加volatile
    private volatil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保证instance对象每次都是从主内存中读取.正确性。但会影响性能
    //2、
    private Singleton(){}
    //3、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if(instance == null){	//第一层判断:避免每次都进入同步状态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if(instance == null){	//第二层判空是为了在null情况下创建实例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
        }
        return instance;
    }
}

2、简单工厂模式

由一个工厂对象类来创建实例,适用于工厂类负责创建对象较少的情况。

例子:BeanFactory使用简单工厂模式,产生Bean对象。

3、工厂方法模式

定义一个创建对象的接口,让接口的实现类决定创建哪种对象,让类的实例化推迟到子类中进行。

4、抽象工厂模式

提供一个接口,该接口可以创建一系列相关或相互依赖的对象,无需指定它们的具体类。

5、代理模式

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这个对象的访问。

  • 优点:可以增强目标对象的功能,降低代码耦合度,扩展性好。

  • 缺点:客户端和目标对象之间增加代理对象会导致请求处理速度变慢,增加系统复杂度。

静态代理

在程运行前,就已经存在代理类的字节码文件,代理类和委托类的关系在运行前就确定了。

动态代理

程序运行期间,动态的生成代理,所以不存在代理类的字节码文件。代理类和委托类的关系在程序运行时确定。

6、适配器模式

将一个接口转换为客户希望的另一个接口,使接口不兼容的那些类可以一起工作。

7、模板模式

定义了一个操作中的算法骨架,并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适用于抽取子类重复代码到公共父类。可以封装固定不变的部分,扩展可变的部分。但每一个不同实现都需要一个子类维护,会增加类的数量。

8、装饰器模式

可以动态的给对象添加一些额外的属性或行为,即需要修改原有的功能,但又不怨直接去修改原有代码时,设计一个Decorator套在原有代码外面。

9、观察者模式

表示一种对象与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得到通知并被自动更新。

总结的比较简洁,主要是自己理解的语句表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秋招总结##学习路径#
全部评论
最近正在项目中刻意的加入设计模式,个人感觉还是要多设计,才知道设计模式的作用,光是背,没啥意义,都不知道实际能解决什么问题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1-10-27 14:36

相关推荐

6 41 评论
分享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