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汝京再辞职,慨叹人才难得

最新消息,张汝京已经离开了自己创办的青岛芯恩,前往华大半导体旗下晶圆代工企业积塔半导体。


要说谁对我国的半导体产业贡献最大,恐怕多数人会脱口而出:张汝京。



张汝京,52岁创办了中芯国际,被誉为中国半导体教父。后来由于台积电起诉中芯国际侵权,2009年和解,但也因此,张汝京离开了中芯国际。


66岁张汝京创办了上海新昇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这是国内唯一的12寸晶圆厂。上海新昇之前,国内的12寸晶圆也要全部靠进口。由于资本方和张汝京的国产半导体的理想追求并不一致,张汝京又离开了这家公司,重新创业。


2018年,70岁的张汝京在青岛又创办了芯恩半导体。芯恩半导体是一家CIDM型企业,所谓CIDM,即很多家企业(10-15家)一起成立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封装、测试、营销·销售、最终产品组装等为一体的半导体企业,这些出资者像共同体(Commune)一样合作,形成一个半导体的生产平台,达到共赢、风险分散的目的。


张汝京每一次创业,都为国内的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张汝京不顾自己的年龄,一次又一次的进行开拓,重新体现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不服输的精神。


如果张汝京博士加入积塔半导体的消息属实的话,按照张汝京的性格,必然是要做一些开创性的大事。


对于中国半导体的发展现状,张汝京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在他看来,目前中国半导体的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光刻机,而是人才。


他在最近举办的胡润百富榜全球500强品牌发布会上这样表示:目前的半导体行业最大的问题是人才严重不足。


最近一两年,人才需求井喷,芯片人才远远跟不上需求,导致企业之间相互挖角的现象非常严重。张汝京创办的青岛芯恩的封装团队,总共60人,结果2个星期被挖走了10人。


即便张汝京坐镇的明星创业公司,都面临人才被挖走的情况,可见,如今的半导体行业的人才紧缺到了什么样的程度。难怪张汝京大力呼吁友商要加快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和梯队建设,要目光长远。


可能作为多次创业者,张汝京比普通人更能明白人才的重要性。如今人才紧缺导致的各种乱象,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半导体的发展。人才频繁跳槽,企业的相互挖角,既影响了人才能力的发挥,也影响了企业的利润以及业务本身。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已经刻不容缓。培养人才,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学校培养人才实际会和企业的需求往往不一定契合,企业本身也应当将更大的精力放到人才的培养中来,成为人才培养的主力。

希望大家多多转发,在此谢过 。本文原发于微信公众号【白话IC】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黎明azzz:刘女士吓坏了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1 5 评论
分享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