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总结 | 躺了,但没完全躺平。

一篇入职总结。

01

2022年1月9日,入职蚂蚁集团第84天。

除了身边几个亲密的人之外,我一直没有告诉过其他任何人,我入职了蚂蚁。

一方面,决定去蚂蚁那时,网上对阿里骂声不断,我也对阿里抱着极大的成见,不愿说我在蚂蚁工作;

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入职蚂蚁后,周围的人实在太优秀,我一度怀疑自己不能度过试用期。

//

若是那么早告诉大家我入职了蚂蚁,三个月后却没能通过转正答辩,岂不是会非常尴尬。

所以,索性保持沉默。

如今三月将过。

最近在准备转正答辩相关材料,还是写写这三个月来的感受。

02

新工作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

周围的人一个比一个优秀,一个比一个卷,大家似乎都有用不完的精力,每天正能量爆棚、个个以工作为乐。

一下子从上一份朝九晚六摸鱼划水的工作切换到如今这种打了鸡血般不停工作的氛围,这短短三个月,我像是度过了三个寒冬。

鬼知道我是怎么过来的。

//

最艰难的第一个月,每天午饭时间就到知乎上看“你为什么从阿里离职”问题下的回答,靠大家的吐槽续命。

所以吃饭时间真的是令我最快乐的一段时间,说到吃饭,我是团队最积极的一个。

吃完饭又是一条好汉!

对于卷,我一直十分抵触。

然而在公司这样的大氛围下,却已然被迫卷了起来。

//

卷到什么程度呢?

就是还没放元旦,元旦假期必须要做的事就已排满。

元旦过去,我已分不清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假期实在没有任何快乐可言。

最初,我不到九点就收拾东西下班,仍保留着上一份公司的习惯,将电脑直接放在位置上,只身回家。

过了一段时间突然意识到,电脑得时刻带在身边啊!

因为即便下班了,依然随时会有事需要处理。

也许只是十分钟就能搞定的事,但为了这十分钟,要时刻准备着。

//

不卷不行呐!

身边大神太多,我一边想躺平,一边被动内卷。

准确地说,我这不是卷,而是笨鸟想与大雁齐飞,故不得不加倍努力;

但大雁们飞得太快,且卷得更厉害,笨鸟追得实在有些辛苦。

03

我妈说,既然这样累,干嘛不在你以前的公司呆着好了。

我仔细想想,也许是因为我虽想躺平,但骨子里还是有几分不服输的倔强。

作为一个互联网行业的菜鸟,工作经验也好,专业技能也好,我都平平无奇。

来到蚂蚁,深知自己和其他人差距巨大,嘴上说着要佛系要躺平,但该卷的还是要卷。

感受太深了,我不卷,周围有的是人愿意卷。

//

知乎看到过一个回答,内容大约是:

管理工作70%的精力都要放在招聘上,找优秀的人,招对的人。

要去找对的人来,而不是等人来,也不是驯化不对的人、培养不对的人、改造不对的人。

当时看到这篇回答,突然恍然大悟。

霎时明白了为什么周围的人这么优秀这么卷,为什么有用不完的精力、每天正能量爆棚、个个以工作为乐。

因为优秀,因为合适,因为认同。

//

老实说,在阿里三个月,我没有感受到所谓“996”的氛围。

公司并不打卡,不在乎你工作时间长或是短,不在乎“过程”,在乎的是“结果”。

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不管他在哪,只要他能完成任务就OK。

或许对于优秀的人而言,拿到满意的结果只需投入60分的精力,故而他们游刃有余,他们乐在其中;

或许对于合适的人而言,这样的工作氛围正是他们喜欢的;

他们认同公司的价值观,认同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有意义的,故能保持热情。

04

这样的人蚂蚁有很多。

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我上一份工作,公司同事们看到高层老板,压根不会有什么反应;

但是在蚂蚁,大家看到老板会很激动。

有一天和师兄去吃饭,旁边走过公司领导,师兄激动得手舞足蹈,一度惋惜居然没和老板打招呼。

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高兴和激动,我当时不理解,现在理解了。

用知乎上的回答来说,就是:

这些因为这套体制而如鱼得水,充分展示自己才能和想法的人,怎能不自发的带着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欢笑。

以上,吐槽结束。

下面来说一下愉快的方面。

05

最感谢比我入职早三个月的师兄:风立。

不是师兄,胜似师兄。

我入职那天他正好转正,比我入职只早三个月。工作上的事大大小小我几乎都问他,他大大小小都耐心解答,靠谱极了。

风立是那种对未来规划得特清晰的人,十分明确自己想要什么,要努力学习蚂蚁的哪些技术,未来要往哪个方向努力等等。

与之相比,我觉得我就是条没啥梦想的咸鱼。

//

我说我只想躺平。

他说:你说躺平,但你会不认真对待工作吗?

我:那肯定不会啊。

他:看,你已经没有躺平了。

//

他会不经意间给我一些小提醒:

比如不管再忙,都要抽时间思考沉淀,要分清你手头上事情的优先级......

除了稳重靠谱之外,他还有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公司每个业务需求都涉及到从运营产品、视觉交互、前端后端等大大小小好多团队,每次有争执,有关键接节点,他总能完美地协调各方将事情推进下去。

而我,这方面则欠缺得很。

06

最后,关于前文公司“只招对的人”的另一种观点,是在公司内网语雀上看到的:

优秀的人类似烧红的碳。

只招烧红的碳过于理想,应该找具有燃烧特质的物质,需要融入团队中慢慢热起来。

大多数人都不是「烧红的碳」,需要在团队里逐渐接触到「火星」,逐渐逐渐热起来,最后被「点着」。

而我,显然并非那块烧红的碳。

那我是具有燃烧特质的物质吗?

放到这个团队里,又是否能接触到火星,最后被点着?

问题放一放,未来再回答罢!

全部评论
为什么听起来很有传销那味儿
1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3-03-16 18:38 湖北

相关推荐

4 2 评论
分享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