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三天可见这个设定,小龙在19年初的公开课也提到了。
产品的逻辑来看,朋友圈作为一个增强社交纽带的应用,本质还是多一种维度去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连、接。现在随着人们的微信好友越来越多,工作、生活及多种复杂人际关系给人们也或多或少的带来了社交压力,微信这样做,是在保护用户发朋友圈的欲望,可以更好的促进这种人际关系的表达。用户有新奇的内容就发,也不会太担心被人“挖坟”,自己也可以通过相册来进入历史的朋友圈,像擦拭老照片一样的回顾这些内容。
从用户的逻辑来看,确实有人在社交过程中产生了压力,甚至是恐惧。尤其是对新加的好友或者不熟悉的好友,全面、单方向的暴露确实不符合一个良性的社交环境,隐私、骚扰、不友好的沟通都是可能产生的问题。当用户确实需要的时候,可以去设置里面打开这个开关。即便这种开关设置往往很少有人去理会,不过任然有2亿人选择了打开。当然有些人会不理解,会抱怨,为什么我看你的朋友圈只有三天可见?因为社交是相互,我不希望别人看到,你又何尝考虑过我呢?
至于为什么是三天,说实话我觉得大概率是拍脑袋的,因为三天是我们生活中感觉起来最频繁最不痛不痒的一个数。如果用数据反应的话,可以通过以下数据估算:朋友圈互动生命周期(从发布到没人浏览点赞评论的时间间隔,数据分布出来取绝大部分的时间),朋友圈发布时间间隔(平均两条朋友圈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当然具体怎么处理数据就得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