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广场 >

在进行词性标注任务时,你发现模型在标注一些罕见词汇时表现不佳

[单选题]

在进行词性标注任务时,你发现模型在标注一些罕见词汇时表现不佳。以下哪种方法可能有助于改进模型的性能?

  • 增加训练数据
  • 使用更大的N-gram
  • 使用词嵌入
  • 增加模型的深度
从词性标注任务中罕见词的优化逻辑来看,C 使用词嵌入确实是有效方案之一,尤其在难以大幅增加训练数据的场景下,它能通过语义关联间接改善罕见词的标注效果。
要理解这一点,需要先明确罕见词的核心痛点:模型缺乏足够的标注样本直接学习其词性规律,但词嵌入可通过 “语义迁移” 弥补这一缺陷,而其他选项在解决该问题时存在明显局限。

1. 为何 C(使用词嵌入)有效?

词嵌入(如 Word2Vec、BERT 的词向量)的核心价值是将词汇映射到语义空间,让语义相近的词拥有相似的向量表示。
  • 对于罕见词(如 “钌”),即使训练集中其标注样本极少,模型也能通过它的词向量,关联到语义相近的常见词(如 “铁”“铜”)。
  • 由于 “铁”“铜” 等常见词的名词属性已被模型充分学习,这种语义关联能帮助模型推断出罕见词 “钌” 同样属于名词,从而间接提升标注准确性。
  • 例如在 BERT 等预训练模型中,罕见词的词向量会结合上下文动态生成,进一步强化了对其词性的判断能力。

2. 为何 A(增加训练数据)并非最优解?

  • 理论上,增加包含罕见词标注的训练数据能直接解决问题,但实际操作中存在强约束:罕见词本身出现频率极低,收集大量包含其正确标注的样本成本极高,甚至难以实现(如某些专业领域的生僻术语)。
  • 相比之下,词嵌入无需额外收集数据,可直接利用现有语料的语义信息,更具落地可行性。

3. 为何 B(更大的 N-gram)和 D(增加模型深度)无效?

  • B 更大的 N-gram:N-gram 依赖相邻词汇的组合频率,罕见词本身出现少,“罕见词 + 相邻词” 的组合会更罕见,导致数据稀疏性加剧,模型反而更难学到有效规律。
  • D 增加模型深度:模型深度提升的是复杂特征的拟合能力,但无法解决 “数据缺失” 的根本问题。若训练数据中没有罕见词的有效信息,再深的模型也只能 “无中生有”,甚至可能因过拟合降低性能。
发表于 2025-10-16 11:15:32 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