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给和我一样的普通本科生的忠告

本文略长,献给身处双非、学院本科的低年级依旧陷入迷茫的同学,一个参考。夹杂强烈主观因素,若观点不同,仅当笑料。

近日,工作之余的午休时间给母校的学弟学妹进行了宣讲,同时也接受了牛客的访谈,不约而同的触发了两个关键词考研,就业。

现象

今年和去年,认识的学弟学妹,来自知某、抖某、牛客等系列的学弟学妹,这次宣讲,约有20个学弟学妹来加了我的联系方式,向我取经,聊聊未来,聊聊想法。我这里简单概括一下。

1.现在很迷茫,大方向摇摆就业还是考研,但是倾向考研。小方向摇摆竞赛和项目,不知道怎么去做,不知道怎么开始。

2.考研的直接目的绝大多数都是为了(混)学历,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就业竞争力。

3.我把他们都拉了个群,在群里就静悄悄了,几乎没有人发一条信息,包括我再三引导他们(包括提供AI资源,挑起话题),也无动于衷。

分析

我感到很疑惑。为什么沉默?(第三点

为什么跟我私聊能够滔滔不绝,而拉了一个小群之后就完全一声不吭了呢?

就这么害怕被人窥探到自己的想法?就这么敏感到觉得在较陌生的群体觉得发言是一种尴尬?

最近我的mt在面试,校园面试一个同学,mt反馈说他有经验,还可以。HRBP说:这孩子一点积极的感觉都没有,沟通畏手畏脚的。mt无奈的说,可能这就是00后的沟通方式吧,很多都这样。至于结果,我只能说HRBP也是有一定话语权的。

回顾四年,周遭绝大部分同学都是如此,有问题不敢明面上问,有事儿不敢明面上做。秉持我宁愿什么也不做,也不愿意犯错。

这是我去年发的朋友圈,朋友圈有同校同年级的朋友质疑我“连华子都敢投。”

我不禁在想,当初的我们,又何尝不是现在的大三大四,他们何尝不是“不敢”。

我在宣讲时候,单独留了最后的交互环节,现场百余人,无一人发问。本以为是大家都对我没有任何感兴趣的地方,但是下来之后却络绎不绝的问题。

去年,在重庆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招生的时候,我跟我一个成绩非常好的朋友说:“我们去报名吧。”他说:“这种一般要很优秀的才行吧,我就算了。”当时我一无所有,他却是年级前几,于是我拿到了交换的资格。当然这也是人家的计划,我无权干预。

若抽象为假设性实践,那是否会存在,因为你觉得不行,所以不敢尝试,而被没你优秀的人超过的可能呢?牛客上拿几十万offer的同学都说自己运气好,没拿offer的同学有的说自己运气差,你没有足够的胆略,运气也会随之而去。

混真的有意义吗?浪费的不是你自己的青春?(第二点

不知道有没有同学跟我认为的一样:22-25是我人生中,身体机能最强,认知最前卫,最具备胆识的时间,我不可能将我最宝贵的时间来做出性价比极其低的事情,这是愚蠢的。

我一直很赞成读研,但是我觉得读研不一定适合所有人,甚至说,不一定适合大多数人。

张雪峰在早期和一堆企业家争论,企业家排斥考研,张雪峰赞成考研。一句:考研是给想改变自己的人的一个机会。(原话忘了。

我很赞成,在前口罩时代,硕士和本科具有本质区别,而在2025年,或者2028年,真的有那么多的本科都觉得 自己能够逆天改命吗?

你重庆邮电大学的本科+3年重庆邮电大学的硕士,会对你有质的提升吗,你能去字节搞算法吗?某文科的学院本+3年的双非文科硕,你能够去做研究吗?你单9硕,单2硕,就能把自己自己双非本、学院本的学历抹除了?

有的同学甚至亲口承认,自己只是为了混三年,拿个学历。其实我觉得这只是为了逃避的借口。

他没有上进心?那他为什么要去拿学历。其实只是为了舒适。

从小,大人就教育我们要读书,小升初,初升高,高升本。到了这里,他们的思维惯性太大了,依照牛顿第一定律,这时候是不是升硕了?

而且,考研,是在本科期间,对于未作任何规划的同学的,最最简单、最最成熟的解决方案。

就跟后口罩时代崛起的追求“稳定”的狂潮一样,对于一个本科生来说,考研是最舒适最简单的方案,没有公司要求你天天早上赶公交打卡,没有领导要你完成KPI,没有同事催你给结果。到了月初,父母的钱就打过来了,把东西往图书馆一堆,这个位置就归你了,早上八九点睡醒,咖啡+耳机+平板一个不能少,到图书馆,看网课一小时,抖音半小时,“劳逸结合”嘛。学不动了,gap一天调整一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就连我自己都被我自己吓到了,我学了一天欸!英一数一408,这都是最现成的教材。实在不行,欸我让爹妈花个几w给我报个班,题目教材全部给我收过来,我学就是。简历是啥?笔试是啥?面试是啥?太麻烦,不如我直接考研来的简单。

最简单的方案,但是不代表上岸过程很简易,就如同基本的计算存储网络方案项目一天就能设计完成,却要几十个人加班加点才能完成一样。我依然尊敬为自己未来努力拼搏的人。

建议

1.不要轻易妄想自己能逆天改命,时代变了,硕士上限是会比本科高不少,高工资、体面、双休不加班轮不到你。但是有实习,有技术,有八股的大三学生能拿个几千块的offer做一个普通人也是完全没问题的。

2.脱离自己的舒适区,不要天天跟自己的室友、跟自己的搭子在一起,朋友偶尔聚聚得了,积极一点,脸皮厚一点,学会认识陌生人,比你强的人,这就是机遇啊。

3.成熟一点,多为后来想一想,自己对自己负责(天天吐槽大环境的人我真的觉得跟三岁小孩没区别),大胆一点,有机会就上。

4.持续学习,不要老是在那个破学校学你的深度学习CNN/RNN这些老的跟榆木头一样的东西。

5.如果你是大三,把三年工作经验+1年实习的你和读了个硕几乎0经验的你作比较。你如果把本科和硕士比,你多呼吸一口你都比前一秒的你有进步。

6.你既然选择了清晰成熟且保守的道路,那就不要怪这条道路那么多的人了,就不要怪自己被纳入“大多数”的群体,更不要怪自己身出红海之中。

7.想混时间的建议直接回家。

全部评论
“私聊能够滔滔不绝,而拉了一个小群之后就完全一声不吭”个人观点这跟从小到大“不要浪费大家时间”的社会环境有关:个人化的提问,如果你上学时有留心、或者参加QA环节多,会注意到这种做法经常是被人骂的。要营造让大家开口的氛围和做出欢迎讨论的议题设置还是比较难的,期待方法探索。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昨天 22:31 北京
每次都能从你的文章里汲取力量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昨天 19:35 重庆
重邮本科生共情了,事实证明双非本靠前进的勇气+清晰的规划+极致的努力,是真的可以做到大厂以下任挑;再加上一点点的运气,也可以够到大厂的门槛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昨天 18:39 重庆

相关推荐

评论
6
2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