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馈牛客】产品经理职业选择回顾

HI各位牛油,我是2019届牛油,当时受到了牛客的很多帮助,因此特意写了文章感谢牛客。与诸君共勉。

站在2020年的开头,总是要回忆一下2019年做的事情,最大的变化应该就是从学校过渡到了职场,在这里,最大的命题可能就是“我当时选择的对还是不对”。平时也看到很多小伙伴们讨论过这个话题,通用的话术模板一般有这么两项
“好幸运来到xx公司,认识了xx人,一起做过什么事,真的非常感恩”
“真的垃圾,当时就不该来这里,我为什么会选择来这里啊”
站在进行时的角度,最大的可能就是以上两种感受。如果站在未来时的角度,可能就不是话术模板,而是真切的人生路,面对下一次职业的选择,有的朋友可能感激自己以前做的决定,有些伙伴可能被自己以前的职业决策拖累,无法完成自己更想或者客观来说更适合自己的事情。关于职业的选择,在离开校园之后,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影响。这里的职业选择,不仅仅代表你要选择去哪家公司,做哪个职业,从小处看,可能是你在工作组内具体选择哪个任务去完成,接受哪种kpi或合理评估自己的okr;从长远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职业是一项长期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长期过程的结果是短期结果的不断累积,但长期结果是可以提前规划的,从而反作用于你的短期结果。本文中,我也想回顾一下我从校招到今天的状态中,关于职业选择上受到的帮助与自己的思考。在校招中,我是锚准了自己一定要做产品经理这个职业的,选择这个职业的理由更多的是我自身的特点与我对这个职业的期许,其实没有太多去评估其他行业的职业,就简单的定下来了。在面对具体的offer选择时,当时考虑的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1、是不是我感兴趣的行业
2、公司发展速度是否足够快
3、领导和团队是否和谐,氛围如何
4、薪酬
相信很多人在面临第一次选择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考量,但即使有了这样的初步思考,却还是难以做决定,更多的困难可能在于没有明确清楚自己在考虑的究竟是什么。所谓是不是感兴趣或者喜欢的行业,如何考量什么叫感兴趣,或者喜欢呢?很多事情一但变成了定性问题,就成了主观判断。在主观和直觉判断的基础上,可能又会遇到以下问题
1、没有足够的信息量支撑做判断
2、无法判断自己的兴趣
3、没有一个aha moment能让自己“一见钟情”
4、拖延症,我就不选
我比较推荐大家对自己考虑的项目列一个优先级,并且说明排序的理由,有可能的话进行量化,排序后取一到两点最重要的就好了,推荐取最重要的一到两点,主要是为了排除整体性的,(或者叫系统性的?)误差,因为你并不知道你考量的这整套体系是否“正确”,这几个因素是否相互作用,一旦变量多了起来,事情就变得不那么明朗,建议抓大放小。后来选择了来到现在这家公司,在这家公司里,目前已经换了三个团队,在这个过程中,也困惑过很多次,也受到了很多大佬的帮助,在这里总结下大佬们的看法。
主要考量的是以下几个方面,排名不分先后
 1、业务天花板有多高,对标的竞品能做成什么样
2、切入业务的时机
3、做对事不如跟对人
4、做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 
站在现在的角度,我觉得这四条,很务实,非常实用。可能每位大佬给出建议时面对的场景可能不同,出于对我的了解给出建议的目的可能不同,但这几条是重复出现过不止一次的,所以我挑几点简单的做下说明。所谓时机,指的可能是业务整体形态建设的过程,粗放的有早期、中期、晚期等;做对事不如跟对人,这个是非常非常实际的一句话了,什么叫做对事,什么是跟对人,这两个“对”代表的含义,以及这个含义对应的表现形式都是非常丰富的。做自己喜欢的,这点也很重要,这个其实决定了你实际工作体验的下限,你喜欢的,做起来心情总不会差。
很明显,在不同的阶段,面对不同的职业抉择,我们会有不同的考量,寻求当前情境下最优的考量变量,结合自己能获取的考量依据,做出最合适自己的决策,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本篇文章是我公众号<五年笔记>【决策系列】的第一篇,既是对我过往主要的职业选择做一个总结,也是通过两次大的判断与实际经历,说明我对决策这件事情本身的初级理解。
步入职场,无时无刻不在做选择,每时每刻都在决策,如何做出最“合适”的决策,需要很多方面因素的结合,以后会对一些决策进行复盘,整理到决策系列,希望能有更多收获。

也希望能在牛客遇到更多有趣的小伙伴,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这段时间比较空闲,也可以帮助有志做产品的同学们改改简历,随便交流交流

 

另:想了解公众号内容规划,可在公众号内直接回复“内容规划”,感谢~



#产品#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2 6 评论
分享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