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广场 >

市面上有很多基于个性化推荐算法产品(信息流、短视频等),如果

[问答题]
市面上有很多基于个性化推荐算法产品(信息流、短视频等),如果你是产品经理,你所负责的个性化推荐产品是倾向于引导用户“沉迷”,还是引导用户去看更加“正向”的内容,请说出你的判断和理由。
沉迷
发表于 2019-08-18 22:41:21 回复(0)
判断:引导用户看更加“正向”内容
理由:
1. 注重内容是现在市场的一个发展方向
2. 媒体人应有的意识与作用
3. 优质正向的内容才可以长期留存用户
4. 塑造品牌口碑
发表于 2019-05-20 14:53:38 回复(0)
我认为“正向”和“沉迷”没有绝对的界限之分,也不是两个对立的方面。
若我是PM,我会把公众普遍认同的“正向”与“沉迷”的内容,分成3:7
从产品的角度:
一个好的产品是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解决用户的痛点问题,让用户在遇到此类问题时第一个想到的是你的产品,并且能够给用户沉浸式的体验。
从产品长期的生存、发展来讲:引导用户“沉迷”能更好的提高用户的使用时长、活跃度,提升用户留存率。
关于“正向”引导:我觉得得根据用户使用的APP采取不同的策略。如果用户使用的是学习技能类、习惯养成类的产品(如扇贝英语、百词斩、时间管理软件等),自然我们的个性化推荐的也是相关的问题,引导用户“沉迷”,并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此时“正向”和“沉迷”的目的是一致的。如果用户使用的是娱乐类产品,我们应按照“沉迷”:“正向”=7:3的比例推荐,确保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不定期推送一下社会热点、学习等正向内容,帮助用户触达更广的内容。
从用户的角度:
1、使用一款产品,可能只是为了在繁忙的工作、巨大的压力下获得一丝的放松,并不需要产品去做正向的引导
2、用户希望被引导向正面吗?正如一句话“为什么我知道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我这一生?”抗拒太正面的东西是一种潜意识,所以有时PM认为“正向”的内容推荐给用户反而适得其反。
3、总的来说,用户是否在一款产品中受益最大程度取决于个人的价值观。PM要把握的是,引导“正向”又不会引起用户反感的这个度。
从社会发展角度:
一款好的产品应具有大局观、世界观,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既能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使用户“沉迷”,又对用户的三观有一定的“正向”引导作用。
发表于 2019-12-05 09:03:05 回复(1)
引导用户去看更加“正向”的内容。
从用户角度:
1.引导用户“沉迷”,就是试图让用户在产品上花费的时间超于自己原本的计划和预期,当用户因为沉迷产品而耽误正事、影响用户正常规律生活的时候,就会否定产品;
2.当用户意识到产品对自己的无形控制,也容易产生不悦感。
从产品角度:
1.好的产品应该是让用户用完即走、需要再回来的,像毒品一样让人欲罢不能、使之沉迷的产品,在国家政策管控下也是难以长久存活的,因为从本质上讲“沉迷”效果是有害的;
2.好的产品定位应当是科技向善的,利用新兴技术帮助、引导用户往“正向”去发展;
3.通过让用户感兴趣且真正有价值、有益的内容留下的用户,更能赢得用户正面的肯定和口碑。
发表于 2019-07-08 22:31:35 回复(4)
        我觉得“沉迷”与“正向”之间不应该有绝对的界限之分。
        首先,从产品的角度来看,一个好的产品应该是种习惯养成类产品。在用户感觉烦恼、无聊或者觉得需要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使用该产品时,用户不自觉形成“上瘾”的习惯。这才是一个好的产品能够吸引或者留住用户存在的关键。
        其次,“沉迷”与“正向”不妨可以理解为道德层面的一种解释—行为操控。的确,如果我们觉得自己的某些行为受到了外界因素的限制,就会感觉到不舒服。但是,操控也并不是一无是处,比如我们每天所设置的闹钟提醒、百词斩所设的每日需学的单词数量等。这当然也是属于行为操控的特点,可是我们却从来没有听任何人对此提出质疑或者批判吧!因为“沉迷”不见得是坏事,同样的,“正向”有时也可能不利于我们的产品市场。
        最后,我要说的是,“沉迷”与“正向”的产品虽然受设计者的操控,但具有良好的个人价值观才是用户享受产品带给自己益处的关键。
发表于 2019-09-01 17:02:31 回复(1)
引导用户沉迷
1. 产品的开发和使用是产品经理和用户的双向选择
对于产品经理,产品开发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以此来获取利润。 所以产品开发本来就包含有吸引用户的初衷。 对于用户,喜欢上产品,是对产品价值的肯定。
2. 商业产品的社会背景
现代社会,产品已经从以往满足用户单一需求的商品变成了用户的消费方式:如在豆瓣上消费时间看影评,在抖音上消费时间看自己感兴趣的视频。在大的社会背景下,产品成了用户娱乐,学习,打发时间的渠道。因此,对于用户,沉迷产品也是本身的一种消费诉求。
3. 如何引导客户去看’正确‘的内容
产品经理难以设计一个产品区引导客户走向正面。 这里设计两个层面,第一层面:什么的内容可以定义为‘正向’,以一则炒菜的小视频为例,一方面用户可以通过学习做菜方法而提高幸福指数,另一方面却因为多刷了一则小视频浪费了15秒的时间。那么这一则内容可以被简单定义为‘正面’或非正面吗?许多内容和信息都不能用非黑即白的二值化方式区判断
第二层面:用户希望被引导向正面吗?抗拒太正面的东西已经成为一种潜意识。所以毒鸡汤才会在风行一时。对于用户,一时的沉迷只是休憩放松的方式,并非需要产品本身去做引导。


发表于 2019-09-17 14:36:20 回复(0)

其实这取决于用户到底想不想“沉迷”,这与用户使用产品的目的与满足了什么需求有关。

例如,短视频。用户观看短视频的主要目的有:

1.       消磨时间

2.       短暂放松,娱乐自我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提供给用户真正的娱乐与放松一定伴随的着时间概念的弱化,所以这种沉浸式 或者沉迷式的体验更容易满足用户的需求。否则,用户为什么不去看新闻联播呢?这比任何一个节目都正直。

发表于 2020-02-02 10:31:30 回复(0)

沉迷和正向不是割裂的概念,在正向的前提下尽可能让用户沉迷是理想目标。


产品角度:长期发展来看留存率最重要,日活和拉新或许数据都会最终下降归于平缓,但用户流失率过大产品生命基本就走到了尽头。所以让用户离不开产品的内容形成使用产品的习惯是最重要的衡量点,这就需要产品的内容能让用户产生不可或缺的沉浸式体验,比如说作为刚学习做饭的人,我离不开下厨房APP因为我需要它快速查菜谱,它的各种菜品内容做法好看好吃简单让我沉迷,也很难说它不正向。如果是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可能面临一部分用户群体喜欢的内容偏低俗***(或者软***软暴力)和正向内容之间的权衡,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在不违法的前提下(违法就要面临内涵段子一样的命运)尽量优化内容分发机制培养用户新的痛点和习惯,因为***等低俗内容看多了势必也会审美疲劳,用户存在新的领域优质内容的观赏需求。


用户角度:刚刚也提到了。优秀的产品内容会让用户沉迷的同时也在成长,比如技能学习生活类APP的内容展示。长远角度,这是用户和产品的双赢局面。如果一味溺爱用户给他推送他喜欢的个别领域,也是在助长他的信息茧房,长时间以后他会对产品产生厌烦,相当于是为了短期数据漂亮自绝产品的未来后路。当然,一味分发所谓正向内容太强势,不考虑用户阅读偏好则是更加不可取的愚蠢做法。


社会经济角度:走得远的产品一定是具有了社会价值的,像是微信。它的眼光是面向社会的,为大部分用户集体利益考虑的,因此都是既达到了正向也达到了令用户沉迷。


发表于 2019-09-20 20:13:26 回复(0)

先给出答案:

针对快速成长期的产品,沉迷为主,正向为辅助,可以9:1,甚至10:0;

针对成熟期的产品,沉迷正向相辅相成,7:3 或者更高。

首先,定义什么叫做正向的内容

正向内容没有绝对化的区分,能够促使用户进行有效转化 和 内容能够促使用户做更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可以叫做正向的内容,甚至再广泛一些,能够为用户的生产生活带来正向影响的,就可以叫做正向的内容。那么说白了,一些沉迷的内容,其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户的劳累和疲乏,能够带来欢乐,我们没有办法说它一定就是沉迷的。

但是显而易见的是,正向的内容,其实是没有办法留住所有用户的;相较于成本较低的沉迷内容,用户更愿意为沉迷而付出更多时间。

从资本的角度而言,这个题目的回答应该是引导用户去看更加沉迷的内容。但是打开抖音、快手就会发现,热榜置顶、冷启内容都是一些非常正向的内容,以及信息流当中,也会出现一部分正向内容,引导用户防沉迷。

当然,所有的正向内容,都可以被用户以很低的操作成本(忽略、横滑、关闭)过滤掉。

那么这些效果,其实我们是没有办法在一个还处在快速成长期的媒体中去发现的,你可以说,这是因为成熟媒体被工信部要求,但是,如果不被要求的话,所有用户就没有这样的诉求了吗?显然不是。

也就是说,一个真正能够拥有高用户粘性、高用户基数;可以有效利用沉迷内容和正向内容优劣互补的媒体,才可以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更推荐用户去看正向的内容,但是还是要将选择权交给用户

所以,这个题目,需要拆分媒体的发展阶段来分析判断,对于一个还处在快速成长期的用户,DAU和用户留存是王道,是增长抓手,这个时候必须要以沉迷为主,正向为辅助,可以9:1,甚至10:0。

而当产品进入了成熟期,如百度、快手、抖音、字节、头条;我们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在各个地方都有正向内容的触达;潜移默化影响用户的同时,也为用户打造了正向内容心智。对用户的留存影响,其实没有造成灾难性的影响,反而,为部分正向热点话题,提供了更多有效的抓手。

所以,答案如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入手去做分析,详细的分析维度这里不再展开。
发表于 2021-08-01 19:07:42 回复(0)
首先,正向与否取决于用户个人,如果用户个人习惯浏览学习相关、技能提升相关等“正向”的内容,那么个性化推荐给用户的也是类似内容,并不容易导致“沉迷”,因为学习本身就是反人类的过程。个性化推荐能帮助这类用户更好地深耕某一领域。
而如果用户爱好娱乐性强的内容,个性化推荐之于这类用户也就类似引导“沉迷”了。
其次,市面上的个性化推荐产品并不都只是“信息茧房”,以短视频为例,个性化推荐作为其主要功能之一,除此之外,【发现】、【附近】、【热门】等模块都能帮助用户触达更广的内容。
我更倾向于引导用户“沉迷”,从用户角度来说,个性化推荐帮助用户更快、更方便找到高质量的感兴趣内容,节约筛选时间,提升效率。
从市场角度来说,引导用户“沉迷”能更好地提升用户使用时长,活跃度等,从而提升转化率、ARPU 等,进而带来更多收益。

发表于 2019-08-28 17:08:34 回复(0)
引导用户去“沉迷”于更加“正向”的内容。

最重要的还是在于“正向”,但“沉迷”也不可缺少。二者之间并不是零和博弈,二者缺乏任意一个都会给产品带来不少的负面影响。

不引导“沉迷”:仅有单纯的正能量内容是很难吸引到用户的,最正向的产品想必是《学习强国》了,但显然大家都不愿意玩,一个没多少人愿意玩的信息流或短视频产品必然走不下去。
不引导“正向”:若是产品中充斥着大量的灰色内容,早期虽然会带来不俗的流量,但在产品成长到一定规模后也会制约其发展甚至带来反作用。例如内涵段子、各类被墙被封的***等。

因该主要引导沉迷还是正向,这需结合产品使用周期来看。

初创产品:影响力较低,冷启动成本大,用户量少。此时可以适当地加强其“沉迷”属性,抓住用户的需求,如对美好异性的向往等等,在不侵犯法律的基础上吸引用户,以快速获得流量。

成熟产品:一款产品要做大做强,必然要吸引更多的客户,产生更大的影响力。而在影响力大了之后也必然会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若此时平台的内容大多不健康不积极,则很容易受到管制,打击会非常大。
发表于 2020-03-14 12:30:07 回复(0)
1.我认为沉迷占7分,正向占3分;
2.对于一个产品经理来说,最重要的亮点——在不违背道德法律下1)用户需求;2)商业化。
3.满足用户需求要求我们个性推荐算法法需要抓住用户的兴趣爱好,推荐用户感兴趣的视频和信息流,使用户沉迷,提高用户留存,增加用户黏性,为商业化打下用户基础;
4.但是在用户沉迷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审美疲劳,应适当增加“正向”内容,增添产品多样性。
发表于 2019-09-16 21:11:05 回复(0)
首先,我想依据我的理解,对“沉迷”和“正向”做出定义。
沉迷:能让用户获得短暂满足感,并能诱惑用户永远期待下一个内容,不断刷下去的内容类型。
正向:可以给用户在价值观/知识/技能等方面带来有益帮助的内容。

我负责的个性化推荐产品将更倾向于引导用户“沉迷”,因为作为产品经理,我的职责是让我的产品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在此基础上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我们的产品,最终给公司带来收益。沉迷”可以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留住用户;引导“沉迷”同样包含“正向”内容,用户的选择才是关键;公司可以对“防沉迷”设立引导机制,但真正沉迷与否,仍取决于个体。
1.“沉迷可以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
引导“沉迷”与引导“正向”最大的区别在于,“沉迷”完全以满足用户期待为核心进行推荐,用户想看大长腿美女,我们就给他推荐大长腿美女,而“正向”可能会导致用户想看大长腿美女,我们却给他推荐俞敏洪演讲。
相对于“正向”来说,引导用户“沉迷”意味着完全的基于用户需求去推荐内容,这意味着用户更可能看到自己想看的内容,进而会提升用户的留存和使用时长,为公司带来价值。
2.“沉迷”内容同样包含“正向”内容
题目把引导“沉迷”和引导看“正向”放在对立面进行讨论,但我认为二者并不在同一维度,因为如果放在同一维度讨论,则意味着引导“沉迷”所提供的内容都为“负向”内容了。
我的观点是,引导“沉迷”所推荐的内容同样包含“正向”内容,真正的关键在于用户自身的选择。比如在假期中的上班族,就是想看一些直白搞笑的视频来缓解压力;而为求职发愁的应届生,则更多想看一些求职的经验分享视频。
个性化推荐的关键在于基于用户需求来推荐内容,对于前者,其就是想看轻松的视频,而引导“正向”的机制则可能会推给他一些他此时并不感兴趣的视频,进而导致其感到这款产品没有满足自己的需求,最终导致放弃我们的产品。对于后者,其想看所谓“正向”内容视频,而我们的引导”沉迷“机制甚至可以更好的帮助他获得正向的成长,还能满足其用户需求。
3.公司可以设计“防沉迷”,但核心引导机制应完全理性并基于用户需求
“沉迷”是人类本身存在的特点,任何具有游戏性和未知性的事务都有可能令人沉迷。但个体之间对“沉迷”有着巨大的差异,有的人就是懂得恰到好处,有的人却常常不能自拔。
站在公司的角度,我们可以鼓励平台和KOL引进和产出更多“正向”的视频,也可以设计“防沉迷”的提醒机制,这些举动已经足以体现足够的社会责任感。但引导机制不同,引导机制对个性化推荐有着重大影响,这个机制应该是完全理性的,应该完全以满足用户需求作为出发点,因为一点点其他权重的插入都有可能对用户体验带来巨大影响,进而影响到公司的商业发展,这对产品和公司来说都难以接受。
发表于 2022-02-10 10:40:46 回复(0)
如果我是PM,我更倾向于引导用户去看“正向”的内容。理由如下:
1.顺应大趋势,流量为王逐渐转变为内容为王。如信息流广告,朋友圈的广告,微博的广告,其与之前疯狂、粗暴的广告模式不同,与其说原先的广告在搜索引擎或App上买了个广告位,直接投广告就对了,用户几乎秒×掉。而信息流广告长得像极了内容,用户可以选择看,也可以选择不看,不会打扰用户,且比较“礼貌”,用户的转化率高,广告变现能力强。
2.虽然让用户“沉迷”的产品,在短期内用户粘性较大,但从长远来看,引导用户看“正向”内容更符合当下以及未来用户的心理,更有利于产品的口碑和用户的留存。
3.“正向”不是一味的鸡汤,而是个性化的推荐给用户正向的内容,引导用户养成看正向的内容 同习惯的同时又不会使用户产生反感。
编辑于 2019-05-11 21:51:07 回复(0)
引导用户看更加“正向”的内容,这样可以不大拓宽用户画像的面,增加用户标签,用户的价值才能发挥到最大,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发表于 2021-09-16 10:17:20 回复(0)

观点:我会更偏向正向引导,但不完全抵制沉迷。

(1)     从用户角度:一个产品肯定是基于用户需求出现的,合理的推荐会使用户在使用时感到舒适和放松,并能收获一定的信息,如果一味的推荐用户感兴趣的内容,不仅会使其陷入信息茧房,过度引导用户沉迷会使用户产生烦恼、焦虑、自责等负面情绪。就我个人而言,比如我在小红书上搜索“170穿搭”后,后面的主页推荐就全部都是170穿搭的内容,首先内容面变窄,获得的信息也变窄,其次很多内容都相似,永远也看不完,就算是看了很久也只是花费了大量时间看了“170穿搭”这个内容而已;再如一些娱乐类软件(如抖音、微博等)睡前刷一刷一不小心就熬了个夜,很多内容可看可不看但就是停不下来,我会认为这浪费了我的时间,消耗了我的精力,看了一些无关紧要要的信息,这个时候我就会卸载这个软件一段时间来抵制软件对自身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看出,如果引导用户沉迷过度,会使用户产生抵抗情绪。所以要进行适度的个性化推荐

(2)     从产品角度:虽然沉迷在很多场景下是稍偏向负面的词汇,但是沉迷也不见得一定是坏事,适度的沉迷可以使得产品对用户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这样才可以长期稳定的保证用户量。同时,正向的引导极为重要,一个好的商品本身一定要有它的价值,能给用户带来一定的益处,这样的产品才可能长期存在。靠使用户“上瘾”的方法是留不住客户的,物极必反,过度引导用户沉迷将带来相反的效果。

(3)     从社会角度:一个好的产品首先是要符合社会发展核心价值观的,这样才能顺应社会向前发展,走的更远。如果一个产品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国家会发布政策出面解决,比如最近被整改的教育行业,近年来大肆发展的线上线下课程、教育平台和机构近期就遭到了国家的管控。教育的根本还是在课堂,一味地报课外班上网课,违背了孩子们的成长规律,削弱了教师在学校的责任感,破坏了教育的科学性和纯洁性。

发表于 2021-08-09 10:52:03 回复(0)
利用个性化推荐算法引导用户“沉迷”的同时,在信息流或者短视频推送的内容中插入时事政治或者热点新闻。而不是单纯的给用户推荐个性化内容。
产品的目的旨在吸引用户的注意力,给用户沉浸式的产品体验,投入更多的时间和注意力在产品上。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时事政治和热点新闻本就是自带流量的新闻或者话题。相当于给用户推送个性化内容的过程中额外赚取一笔流量。同时给产品内容设立“不感兴趣”这一功能。给用户提供对一种的选择,而不是替用户做决定,此类操作也可收集更多用户数据,有助于更精准的刻画用户画像,完善个性化推荐算法。
发表于 2021-05-02 20:20:00 回复(0)
我认为应该在商业价值和用户价值中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既要引导用户“沉迷”从而实现用户的留存,又要引导用户去看“正向”的内容来传递正确的产品价值观、利于内容的生产

首先,引导用户“沉迷”能够让用户对产品的个性化推荐算法产生依赖心,从而实现用户的留存与产品的转化。
1.当一个产品成为“最懂”用户的产品时,用户就会愿意一直使用这款产品;
2.同时当一个产品已经让用户进入到”沉迷“的状态,就意味着用户的留存时间也变长了,如此一来为产品后续的转化和变现就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其次,引导用户看更加“正向”的内容, 在传递正确的产品价值观的同时也是在提升整个产品的内容调性
1.当一个产品充斥着大量的负面内容时,久而久之喜欢高质量内容的用户也会对产品产生排斥心理,造成用户的流失;
2.同时产品本身应当是宣扬正确、积极、向上的产品价值观的,如此一来用户之间也会形成良好的口碑传播,有助于产品的拉新;
3.再次就是引导用户看“正向”内容也会提升创作者创作正向内容的积极性(因为正向内容具有更多的曝光量),那么整个产品的内容调性也会进一步提升,有助于内容质量的提升
发表于 2021-03-17 15:36:20 回复(0)

判断:倾向于引导用户”沉迷”,但同时穿插推送少量”正向”内容

理由:

1、沉迷式的引导可以较大程度上延长用户使用本产品的时长

2、但过于“沉迷”会导致推送内容同质化严重,造成“疲劳”,这将会导致用户流失,例如:抖音都看小姐姐,按照纯粹的“沉迷”使用一段时间推送全是小姐姐,发现都一样,卸载抖音。

3、穿插少量“正向”内容,给用户一个增添自己兴趣标签的通道,本身就是快速浏览产品,用户不喜欢划过就好,喜欢反倒增加产品使用粘性,喜欢吃肉的不会介意吃青椒炒肉,万一喜欢呢,不喜欢只吃肉就好。

发表于 2021-03-16 18:28:53 回复(0)
我觉得在虽然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应该推荐“正向”内容,但是在个性化推荐产品领域对“正向”和“沉迷”并没有非常清晰的界限,我们也不能强迫每位用户每天都看一些“正向”的,三观非常正的,又红又砖的内容,但是如果给他们分配一个比例,我会建议“沉迷”:“正向”=6:4
理由:
一、从用户视角
1、用户对短视频有自己的喜好,如果我们利用推荐算法为他们推荐了很多“正向”的内容,一来容易给他们带来压力,因为信息流和短视频等这些推荐算法产品的存在本来就是为了给用户带来消遣的,如果在这期间一味的输出正能量,会徒增用户的压力,导致用户的流失
2、在浏览信息流、短视频这些产品时,如果一味给用户输出“沉迷”的内容,那么容易导致用户真的“沉迷”在产品中,所以还是应该穿插一些正能量的内容;
3、如果“沉迷”的内容少,“正向”的内容多,是不符合用户需求偏好的,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如果一个喜欢看美女的人每天刷到的信息流都是劝她苦海无涯回头是岸的话,那他的下一举动可能就是卸载APP;
4、所以应该“沉迷”和“正向”结合着推荐,以“沉迷”偏多。
二、从产品视角
1、推荐用户观看“沉迷”的内容,会使用户浏览时间更长,有助于增加DAU、MAU,增加产品的单次浏览时长;
2、如果不推荐“正向”的的内容,容易导致三观超级正,唯正向内容不看用户的缺失;
3、两者结合可以为产品带来长久的利益。
三、从社会发展视角
1、如果社会想得到长远的发展,那么沉迷的内容不能过多,还是应该引导用户看一些正向、正能量的内容
发表于 2021-03-16 15:37:48 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