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内推

地平线26届暑期实习上岸!含泪分享面经+避坑指南,上车必看!🚀

🔥先说结果:三面斩获自动驾驶算法岗offer!从简历石沉大海到收割大厂入场券,这半年我经历了什么?万字血泪干货预警!建议收藏反复背诵!!💥

🌟 个人BG防杠
双非本+华五硕
2段水实习+1篇CCF-A在投
******** 300+
研究方向:多传感器融合

🚀 时间线
- 3.8 官网投递
- 3.15 笔试
- 3.22 技术一面
- 3.28 技术二面
- 4.3 主管终面
- 4.9 offer call

💣 死亡拷问实录

技术一面(50min):
1. 激光雷达点云去噪有哪些骚操作?
2. 手撕代码:多线程处理点云数据
3. BEV感知模型轻量化怎么玩?

技术二面:
1. 推导卡尔曼滤波公式
2. 设计多模态融合框架
3. 场景题:雨天摄像头模糊怎么搞?
4. 灵魂拷问:地平线芯片的NPU架构优势?

主管面(30min压力测试):
1. 职业规划:要当技术专家还是转管理?
2. 如何看待特斯拉纯视觉路线?
3. 最想参与哪个量产项目?

内推链接:https://wecruit.hotjob.cn/SU62d915040dcad43c775ec12c/mc/position/campus?acotycoCode=lgxoon&projectId=102701&recruitType=1&isLimitShowPostScope=1

内推码:lgxoon

投递后记得在评论区留言"姓名缩写+岗位"(如:HFG+算法工程师),我会帮你跟进进度哦~

## ❓ 常见问题
Q:每人可以投递几个岗位?
A:每位同学只有一次投递机会,且只能选择一个岗位投递,请慎重选择

Q:实习时长要求?
A:建议至少3个月,时间越长转正机会越大

#开启许愿池,接offer的来排队!💌)

#暑期实习#                     #校招#                     #内推#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首先 我觉得最重要的其实就是方向不清晰。第一次面试是在大二的秋招,当时能力一般,但是胆子很大,直接去面了当时仅有的几个小巨人企业(学校蛮偏的,没大厂几乎),然后就清晰了很多。大概了解了不同岗位需要的不同技能,以及如何提升竞争力除了竞赛,项目,实习。还可以尝试扩展自己的技术栈,例如嵌入式可以结合Android,嵌入式也需要有一定的原理图理解能力,接触到了lvgl,rtos这些概念。找到方向之后就是努力,就是不知道怎么努力。打比赛发现在硬件实验室里面的软件没什么发挥的机会,基本都是裸机开发,没有系统。软件也比较多的就是做个深度学习,视觉处理。实在是电子信息的佬太强了,电机调节啥的都包了,所以一直找不到提升的好方法。后来下定决心自己做项目,从比较熟悉的上位机qt开始做,然后是树莓派网关,云服务器linux的应用层基础,第一次画板,第一次尝试设计协议,第一次做app…终于发现,比赛其实不需要多,更重点是自己能力的提升。如果能力不够,没必要空焦虑,要把焦虑的情绪指向可以控制的事情上,而不是去想能否就业,能否高薪这种控制不了的事情上。现在来说,其实个人能力不是很强,只能边学边做了。大厂对于我们双非或许就像是月亮吧,总有人能登月,但是更多的只能仰望。唯有一步一步踏实的搭好自己的火箭,才有机会一睹芳容。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1
2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