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道创宇——AI研发实习面经[挂]

#秋招笔面试记录##正在实习的你,几点下班#
应该是部门经理or部门员工面试的,大家可以把我的回答当成反面教材了:

1.是否能够接受加班?对加班的看法?
找实习没想着加班,所以表示的不能接受加班,要加班得加钱。

2.由于是新建立的部门,是否能够独立完成模型部署到提供产品整个流程?
之前有独立部署的经历,但是进度比较慢,希望和别人合作完成任务。

3.python作为主要语言,有做过什么相关的项目吗?
使用pyqt写过软件,完成过大模型的部署。

4.用了这么久python,试着手写一个python的装饰器
寄,装饰不了一点,我见到我能认识也能改,但没办法写一个。(菜狗暴击)

5.docker容器技术会不会,关于Dockerfile和docker-compose会不会写?
docker之前的实习有用过,但仅限使用,Dockerfile和docker-compose也只是在别人内容的基础上简单修改一下。

6.手写代码,斐波那契数列
没回答上来,想了半天什么是斐波那契(实在对名字不感冒),回去一搜,结果是前两个数之和等于下一个数,麻了,这么简单没答上来。

7.你是怎么部署Ollama的?完整描述一下部署到使用的流程
参考github的项目教程部署的

8.除了Ollama还知道哪些大模型部署工具?
Dify、vLLM(但好像Dify更多作为大模型应用的开发工具)

总结:发现了不少自己知识面的漏洞,做过不等于会,在工作的基础上,还有很多知识需要补充。但面试官只管问,不管答,没有太多引导,适合详细梳理过自己面试经历且准备过八股文的选手。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08-07 10:17
已编辑
蚌埠坦克学院 算法工程师
查看9道真题和解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写在前面:今天是在牛客的Last Day了,早上来到工位总有种依依不舍的感觉,不由得回想起了这段旅程开始的地方。本科毕业答辩随着一纸终稿画上句号,研究生院校官网的录取名单也悄然揭示了我未来三年的去向。5 月到 9 月,属于研 0 的整整四个月暑假如约而至,仿佛也要像我备战考研时的规划那样,顺利地铺展开来。追剧、旅游、开黑,沉浸于兴趣的世界,甚至去思索那个困扰人类千百年的问题——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些,原本都是我清单上的选项。然而,在这份轻松与期待的背后,我的内心却悄然萌生了另一种可能性。从对 AI 的一无所知,到系统学习 ML、DL,再到用它完成我的毕设,甚至成为复试中的加分项,这段意外开启的旅程点燃了我对未来无限可能的好奇。我开始思考:如果能更深入地探索一次,看看大模型还能带来怎样的改变,会不会比短暂的休憩更具意义?于是,带着一丝不安,更多的是好奇与冲劲,我开始在牛客APP上,海投实习简历,其中就包括牛客的算法实习。直到现在都觉着在牛客投牛客的实习,也是一种新奇的思路。没过多久,我便收到了第一轮 AI 面试的邀请。节奏之快,超出预期,也让我意识到——这可能不只是一次试探,而是一场真正走出舒适圈、迈向更大世界的开始。顺利通过AI初面后,我迎来了 mentor 的技术面试。起初还有些紧张,但当话题转向我的项目实践,我的眼神开始发亮,也感受到对方在认真聆听我对技术的热情与思考。幸运的是,这份真诚被 mentor 捕捉到了,我也顺利加入了牛客算法团队。这段实习像是一场高度浓缩的职业预演,也像是考研旅程之外另一种深度成长的延续。在三个月的时间里,我第一次真正参与到大型模型工程实践中。那些曾在顶会论文、GitHub 热榜和 Hugging Face 上看到的词汇,如今一个个落入我的 IDE 和终端,变成我每天调试、部署、思考的真实内容。Prompt 工程、前后端联调、大模型、开源项目实践……我逐渐意识到,自己不再只是旁观者,而是正在亲手参与塑造 AI 应用的一份子。更难得的是,我遇到了非常优秀的 mentor。他不仅在技术上耐心引导,更用人格魅力感染着我。他对工作的专注、对问题的执着、对生活的热爱,深深影响了我。这段经历带给我的,不止是一段实习记录,更是一份对待技术、对待人生的态度和热情。于是,这个暑假,我为自己写下了另一份“答卷”:我来到了一座包容的城市,完成了一段难忘的实习旅程,收获了一次向真实世界靠近的机会,也更坚定了我继续探索 AI 世界的方向。这个暑假,比计划中更精彩,也更有意义。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1
2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