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211高校的学生,真正值得追求的或许并非进入私企,而是更优质、更稳定的国企。许多所谓的技术类岗位,其实并没有高不可攀的技术壁垒,大多数人通过适当的学习和实践都能胜任。而当前许多大厂之所以设置如此高的准入门槛,无非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企业不愿投入成本培养人才,更倾向于“即招即用”,能承受压力的就继续留下承受高强度工作,跟不上的就只能离开;二是通过抬高门槛来营造所谓的“精英光环”,本质上是一种自我包装。而绝大多数私企,在管理机制和文化层面,某种程度上类似于一个高度规则化的“动物园”或“农场”,许多人被困在系统之内,如同被豢养的劳动力,日复一日重复着高强度的运转。事实上,我们所在的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