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binlog(二进制日志)的数据库系统通常会有一套刷盘(flush)机制,用于确保数据的持久化和一致性。当数据被写入到 binlog 中时,数据库系统通常会有以下策略: 1. **异步刷盘**:数据被写入 binlog 后,可能不会立即同步到磁盘。相反,数据库系统会缓冲一定量的写入操作,并在适当的时机批量刷盘,以提高性能。这意味着,尽管数据已经被记录到 binlog 中,但在异步刷盘完成之前,数据可能仍然留存在内存中。 2. **刷盘策略**:数据库系统可能采用不同的刷盘策略,如定时刷盘、达到一定的日志量后刷盘、或者根据系统负载情况动态调整刷盘频率等。这些策略的选择通常会考虑系统性能、可靠性和数据一致性之间的平衡。 如果主库在数据写入 binlog 但尚未完成刷盘的过程中宕机,可能会发生以下情况: 1. **未刷盘数据丢失**:如果主库宕机前尚未完成 binlog 的刷盘操作,那么这部分未刷盘的数据可能会丢失。这意味着部分写入操作可能无法被从 binlog 中恢复,导致数据不一致或者丢失。 2. **数据恢复**:为了尽量减少数据丢失的风险,数据库系统通常会采取一些措施来确保 binlog 数据的可靠性。例如,可以将 binlog 写入到持久化的存储介质(如磁盘)中,并定期进行备份。在主库宕机后,可以通过 replay binlog 的方式来恢复数据。在进行数据恢复时,可能会丢失宕机前未刷盘的部分数据,但可以尽量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3. **备库数据同步**:如果存在备库(从库),备库通常会定期从主库同步 binlog 数据,并将其应用到自身的数据副本中。在主库宕机后,可以将备库提升为新的主库,以确保系统的可用性和持续性。
点赞 评论

相关推荐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