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中哪里可以“掺水”,哪里坚决不行
小红书上一搜,简历能不能掺水,清一色的都是“坚决不行”“背调容易被发现”之类的回答,但事实上也没有那么严格,我们可能是在担心简历不够突出,所以简历上很多地方都可以适当润色,只是需要明确,哪些地方能润色,哪些坚决不行。
绝对不能造假的核心信息包括:
教育背景与学历:毕业时间、学校名称、专业、学位等必须真实,虚构学历或证书会被背调发现。
专业技能:如编程语言、工具使用等,需如实标注掌握程度(如“熟悉Python基础语法”而非“精通”),面试可能现场考核。
工作/实习经历:公司名称、职位、在职时间必须准确,虚构经历或延长实习时长风险极高。
项目成果:数据需真实,如“效率增长30%”需有实际依据,避免凭空捏造。
可适度优化的部分(需基于真实经历):
项目职责描述:可强调核心任务,如将“参与项目”优化为“负责需求调研与原型设计”,但需确保细节经得起追问。以真实经历为基础,通过量化成果(如“优化流程节省2小时/天”)和专业化术语(如“运用A/B测试提升转化率”)提升竞争力。
技能熟练度:如“熟悉嵌入式开发流程”可补充具体功能(如:深入理解Linux操作系统和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具备软件开发、环境配置、微控制器编程、硬件通信及并行处理等技能),但避免夸大至“精通”。
实习/竞赛/活动经历:我们实习的目的就是美化简历的,就是为了能够跟进一个完整的项目,而活动竞赛这些未获奖可写“参与XX竞赛并获得小组名次”,但需准备具体分工说明。
课程设计/毕业论文:可包装为“独立完成XX系统开发”,需确保技术细节真实。
当然,最后还是要有风险提示:
背调手段包括学信网查学历、社保记录核实习、同行打听人品等,造假可能被行业拉黑;而且法律层面上,简历造假可能被认定为欺诈,用人单位可合法解除劳动合同且无需赔偿。
#简历当中有水分算不算造假?#作为牛马,为了那点“窝囊费”,难免有些抱怨和感悟,汇总一下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