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补贴政策大PK,哪个城市更有诚意?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入2.0阶段,人口向核心城市聚集,核心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见识了各种各样的抢人手段。
最近几个月在我身边就有一群杭州年轻人忙着折腾软考高级,每月2500元补贴,连续领5年就是15万,再考虑到杭州E类人才的种种优惠,都是真金白银。
一个城市想抢人、留人,喊再多口号,不如真金白银的补贴更有诚意。
今天我们对比下广州、杭州、苏州、南京、西安、武汉、成都、长沙、合肥、重庆这10个城市的人才补贴政策,比一比谁的“诚意”足。
这篇文章主要包含三部分:
1、人才补贴政策的基本特点。
2、以应届生租房补贴为例看一下各城市的政策特点。
3、附上我为写这篇文章而收集的10个城市人才补贴政策,不过,我只摘取了一部分适合“屋顶的闪闪星光”这个IP受众的,完整版以当地政府官网为准。
一、人才补贴政策的基本特点
出台补贴政策的城市都是有屁股的,补贴一定得补自己人,这样才对得起当地纳税人的钱。
所以想要拿这些人才政策的补贴,基本条件都是需要在当地就业,即:
跟当地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多少年、在当地缴纳社保/个税多少月、是否落户等,这样才能保证“肥水不留外人田”。
另外,政策是工具,目标是为了留住想留的人,绝不可能大水漫灌,得有重点。
因此,在发多少钱、给多少优惠之前,先得对人才做分层。
所以这10个城市的补贴政策都会前置依赖一个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即所谓的ABCDEF人才。
从这10个城市出台的政策来看,普遍是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做人才分层,比如:
是否重点发展的产业?
像AI算法工程师、电商人才等。
南京就在通用的人才政策补贴之外,对于重点产业的人才在补贴上会有一定比例的上浮。
各城市的ABCDEF各类人才的定义虽然略有差异,但“屋顶的闪闪星光”这个IP的主要受众是从大学生到毕业5年左右的软件技术人,这个群体一般跟ABC类人才是挂不上勾的。
但苏州特意开了两个口子:
1、设置了一个“AI专项”,重点企业AI方向年薪100万的人,直接免评审进入B类人才,得以跟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得主等一起进入B类人才名单。
2、为了重点发展电商,对直播电商、跨境电商领域的人专门做了分层,最高可以进入C类人才,得以跟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中科院“百人计划”(青年类)入选者等一起进入C类人才名单。
这点上要给苏州点赞,作为这10个城市中唯一一个非省会城市,非常擅于创新突破。
证书体系
比如,是否双一流学校、双一流学科、全球TOP100/200?学历上,是本科、硕士、博士?有没有软考中级、高级这样的证书?
江湖水这么深,证书体系是我能想到的最公平公正的标准了,如果不看这些证书,谁知道这些纳税人的钱最后会跑到谁的兜里去?
就拿软考证书这个事来说,市场上干软件的企业基本都不认这个东西,但杭州拿它来当E类人才的判定标准之一,最大的优点就是清晰可度量、相对公平公正,以及不好考。
讲到这里,大家觉得像不像高考?虽然很多人吐槽他,考完之后就把大部分知识还给了老师,但这是一种相对最公平公正的方式,否则,平头老百姓家那些有天赋的孩子怎么出头?
年龄限制
今天中年危机的说法横冲直撞,被当成diss私企的槽点,但35岁限制最早来源于国家单位的用人习惯。
不信你看,在各城市人才补贴的政策中,本科25岁、硕士30岁、博士35岁之类的限制条款随处可见。
以上在补贴政策上的标准分层做了汇总分析,接下来分析下实际的补贴内容。
纵观10个城市的人才补贴政策,发现大头都是在“住”这个方面下功夫。
频繁出现在各城市人才补贴政策中的有:
租房补贴、购房补贴、人才保障房、公租房、共有产权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上浮、人才驿站等等。
“屋顶的闪闪星光”这个IP的主要受众是从大学生到毕业5年左右的软件技术人。
这个群体大部分都是租房的,所以我们就从“租房补贴”这个角度来看一下10个城市之间的政策差异。
二、租房补贴
以下是10个城市针对应届生群体的基本租房补贴政策:
1、广州
等待分配公租房、领取租房补贴二选一,期限均为5年,要求广州户籍且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6万。
2、杭州
应届毕业生,每人每年发放1万元,领3年
3、南京
博士2000、硕士800、本科600,领3年。
4、苏州
博士1500、硕士1000、本科800元,领2年。
5、合肥
博士、硕士、本科分别每年3.6万、2万、1.5万元。
6、武汉
硕士学历,且租人才租赁房的才可以享受到。
博士每月2000元、领2年;硕士每月1500、领1年。
江夏区有自己的租房补贴政策,但需要博士学历。
7、西安
300元每月,政府承担,补3年,但需要西安落户。
8、成都
市级没有统一的租房补贴政策。
青羊区,符合《青羊区主导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中的专业,博士3万、硕士1.2万、本科6千,一次性。
锦江区,硕士最高每月500,本科没有,补3天
9、重庆
两江新区,双一流,本科1万元、硕士2万、博士3万,一次性。
高新区,本科200元每人月、硕士及以上300元,共1年。
10、长沙
长沙没有专门的租房补贴,但有一个一次性的“青年人才的租房生活补贴”。
毕业两年内、落户长沙、长沙工作的博士3万、硕士2万、本科1.2万。境外博士的补贴是10万,且没有35岁、毕业2年内的限制。
看完上面的政策,可以发现几个有意思的事:
1、广州基本没有
对普通家庭出身的年轻人来说,广州其实是个很友好的城市,房价、物价不高,民营经济发达。
以前我们经常说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但近几年跟其它三个一线城市相比,广州有点落后的,尤其是高科技领域,没什么存在感。
从租房补贴也可以看出,这个城市在抢人方面也不在状态。
2、杭州、南京、苏州诚意足
这几个长三角的核心城市虽然没有广州那么多,但是政策简单、直接、额度高、普惠,算是最有诚意的。
杭州为软件技术人开了个特殊的口子:软考高级+软著可以拿到杭州E类人才,每月有2500元租房补贴,补贴5年,总共能拿到15万。这个政策在杭州掀起一股软考热。
同样是江苏的核心城市,对硕士、本科的补贴,苏州高于南京,对博士的补贴,南京高于苏州。
我相信两个城市在出台政策时一定会互相参考过的。
那么,是南京学校学生太多,更稀罕稀有的博士?还是苏州比较务实,更喜欢本科、硕士这些在企业中真正干活的主力?
3、合肥用力猛
合肥一直试图融入江浙沪这个圈子,但确实在人才密度、产业密度上比其它几个城市差一大截。
可是人家敢干呀,租房补贴这件事上跟广州算是并列第一梯队。
4、武汉水分大
武汉看起来额度也不低,但需要租人才租赁房的人才可以享受到,而租人才租赁房的有多少却是个未知数。
但凡有点社会经验的人都知道,人才租赁房这种事情的不确定性特别大。
5、西安额度低
在西安待过的人清楚西安的房租水位,300块钱比较鸡肋。
更何况还有一个附加条件,落户西安。
在今天的中国核心城市中,只要我们有一个大学本科学历,除了北京、上海之外是可以随便落户的。
每个月花300块钱冲一个落户KPI,这就是西安的目的?
6、成都、重庆让区级政府自己玩
市级都没有统一的租房补贴,只有少数区级才有,像成都的青羊、锦江,重庆的两江、高新区等。
而且,即使是区级,重庆也比成都更有诚意,重庆的两江、高新区是普惠性的,而成都的青羊只限部分专业领域的人,锦江更是不搭理本科。
重庆的补贴跟西安一样低,但考虑到两个城市的房价、物价、消费水平差距,300元的房租补贴在重庆能解决的问题比西安高不少。
7、长沙喜欢境外博士
对境外博士不但放开了年龄限制,补贴额度10万,比境内博士的3万高了一大截。
都2025年了,城市政策的操盘手不至于肤浅地崇洋媚外,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特殊产业有这个需求,还是在博士这个圈子里,境外比境内的水平高?
租房补贴并不是单纯PK额度的事,还要考虑当地政府的财力、产业发展情况。
像西安这种当地民营经济比较差的地方,就业机会少、孔雀东南飞,政府给普通本科、硕士补再多也没有意义,还不如把钱花在那些适合当地军工航天央国企体系的人。
像杭州、苏州这种民营经济发达,而学校少、学生少的城市,更适合通过更多的补贴额度把其它地方的年轻毕业吸引过来。
大型城市不同区级政府的产业发展重点可能都不一样,因此在市级的政策之外,有活力、有特色产业的区级还会再做补充完善,比如:
重庆的高新、两江
苏州的工业园区
杭州的西湖、余杭、滨江
武汉的江夏
成都的青羊、锦江
南京的浦口、江宁、江北
广州的黄埔、南沙、番禺
三、各地区的人才补贴政策罗列
杭州
在杭州,有博士学位可以直接晋级到E类人才,如果没有,知名企业的软件技术人还可以靠工资去冲一下。
像一般大厂资深员工都能达到下面这两条标准中的一条了:
1、年销售收入 1 亿元以上集成电路企业年工资性收入达 30 万元的管理人员和技术研发骨干
2、上年度纳税 5 亿元(含)以上制造业或纳税 5 亿元(含)以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其他人才,上年度工资性收入在 50 万元(含)以上的
如果也不是大厂员工,工资满足不了上面两条,还可以靠软考高级+软著。
E类人才的好处很多,如:
1、每个月的租房补贴就有2500元,补贴5年,总共能拿到15万
2、快退休的人每月可增加1150元的养老金
3、子女教育津贴,每年2万补3年
相比其它城市,杭州的各种补贴明显更丰厚,比如:
1、应届毕业生租房补贴
每户每年发放1万元,半年一次,每次发放年度补贴金额的50%,发3年
2、人才公寓
租金4折优惠,最长5年
3、共有产权房
可选择30%产权,再加上首付30%,最低首付仅需房价的9%。以200万的房子为例,E类人才仅需18万,而非人才首付需付60万。
4、市级生活补贴
本科1万、硕士3万、博士10万
5、毕业生就业补贴
每年2000,领3年
广州
广州市的人才体系不如其它城市按照ABCDEF等来分类那样简单清晰,这里只梳理部分适合“屋顶的闪闪星光”这个IP的受众的政策:
1、租房补贴
等待分配公租房、领取租房补贴二选一,期限均为5年,要求广州户籍且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6万。
2、黄埔区落户补贴
博士5万、硕士3万、本科2万
3、南沙区落户补贴
本科3万、硕士6万、博士12万
3、番禺区落户补贴
博士5万
缴纳个税满1年的情况下,有50万购买补贴。
租金补贴50%,上限不超过1500每月,补2年。
南京
南京人才分类体系中,“屋顶的闪闪星光”这个IP的受众可以触达到的有
1、E类人才
这个门槛不算高,年收入30万以上,或高级准博站的在站博士即可。
租房补贴方面,60平米的保障性租赁或每月2400元补贴二选一。
2、F类人才
25岁以下的本科、30岁以下的硕士,毕业2年内,签定1年以上劳动合同即可。
补贴标准:选钱的话,本科每月600元、硕士每月800元、博士每月2000元;选公租房的话,可以申请30平米公共租赁房。
都是5年期限。
其它政策零零碎碎地也有不少:
1、一次性面试补贴
外地应届生来南京企业求职面试,一次性1000元
2、宁青驿站
来南京就业的应届生,7~14天免费入住。
还有一些区级的政策蛮实惠的:
1、浦口区
E类人才购房补贴10万、F类人才购房补贴5万
2、江宁区
国内双一流或世界名校毕业生,工作满一年,每人2~4万的一次性生活补贴。
人才房票房源库中的房子,总房款1%~5%优惠。
直接给购房补贴:E类人才 14万人才;F类人才,博士12万、硕士4.8万、本科3.6万。
3、江北新区
名校优生一次性生活补贴:江北新区企业就业满一年,国内双一流高校(学科),本科(25岁以下)2万、硕士(30岁以下)3万、博士(35岁以下)4万。
苏州
苏州和杭州比较像,虽然产业发达但当地学校、学生不多,需要靠灵活、给力的政策吸引外地人才。
像公积金贷款额度*4倍这种政策,只有苏州这种政府服务意识强、机制灵活的城市才会出现。
以下是“屋顶的闪闪星光”这个IP的受众可能触到的人才分类:
1、B类(领军人才)
条件:设置“AI专项”,重点企业年薪100万免评审。
补贴:500万元项目补贴、200万元购买补贴;5K元每月房租补贴,3年。
2、E类(储备型)
博士直接晋级。
重点高校(国内“双一流”高校/学科或在QS、THE、U.S.NEWS、ARWU、CWUR榜单排名前200高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本科生。
3、青年人才
要求:全球Top200高校应届生,AI、半导体等领域的博士,苏州工作满1年。
补贴:博士30万薪资补贴+10万生活补贴;硕士/本科租房补贴+公积金贷款额度*4倍
区域:高新区科技城、太仓中德创新园
其它零零碎碎的补贴
1、面试补贴
本科以上到苏州求职面试:2000元交通补贴;单次3天2晚、累计14天的免费住宿。
2、租房补贴
博士1500、硕士1000、本科800元,2年。
3、应届生购房补贴
本科及以上应届生,买房时公积金贷款额度放宽1.5倍,最高225万
4、生活补贴
AI等急需专业的,博士10万、硕士3万、本科1万,一次性生活补贴
在全国众多区级补贴政策中,苏州工业园区算是最猛的:
1、房票政策
大专及以上,社保/个税半年以上。
大专7万、本科10万、硕士15万、博士25万的房票补贴。
限人才房票房源库中的,5万/平以下的。
2、租房
本科600、硕士900、博士1000元的租房补贴,3年。
3、实习补贴
本科800每月、硕士1000元每月,国内双一流/世界前100高校2000元每月
4、安家补贴
本科800每月、硕士1000元每月、博士1500元每月,3年。
5、生活补贴
应届博士12万。
6、公积金贷款额度放宽
B类480万、C类480万、D类360万、E类240万
比起工业园区,苏州其它区级政府的政策力度稍微差些,但也不错:
1、高新区房票补贴
大专 7万、本科10万、硕士15万、博士25万房票补贴,可抵首付
2、相城区房票补贴
区重点产业人才,博士20万、硕士12万、本科8万。
武汉
武汉人才补贴政策最大的特点有2个:少、不实惠。
先简单感受下武汉人才分类中,“屋顶的闪闪星光”这个IP的受众可以触达到的部分:
D类(市领军人才)需要全球top200高校博士,AI算法工程师
E类(青年人才)需要双一流高校硕士/博士。
E类人才符合条件的人更多,但只在黄陂区有3.6万每年的住房补贴,经开区的15万购房补贴、江夏区按总房款10%给购房补贴都还有点意思,像光谷、江岸给几万购房补贴,或者免契税、公积金贷款上浮20%等,就比较鸡肋了。
租房补贴方面,武汉是最水的,限定条件一堆:毕业6年内、学历大专以上、人才租赁房才能享受到。
即使都满足了,也并不是直接给钱,而是补贴总房租30%的额度
江夏区对博士倒是比较舍得:
1、直接免掉人才公寓的2年租金。
2、最长2年、1000元/月/人的租房补贴。
3、购房款10%的购买补贴
西安
先看看“屋顶的闪闪星光”这个IP的受众可以触达到的人才分类
D类人才:博士学位;全球前200高校硕士;税后年薪30万以上。
E类人才:学士、硕士即可。
具体的补贴政策方面,比武汉更少更不实惠:
1、租房补贴
D类人才 1000元每月,政府800、企业200,补3年
E类人才需要在西安落户才可以领到300元每月的租房补贴,补3年
2、人才公寓
D类人才 3年内按市场租金的50%计租
3、青年人才驿站
入站条件:博士、硕士、985本科毕业生。
补贴内容:一次性青年人才就业奖(博士2万、硕士/本科1万),乐业补贴(博士1.2万、硕士/本科6千)
成都
“屋顶的闪闪星光”这个IP的受众可以触达到的人才标准为:
D类:博士生即可
E类:硕士即可
F类:本科即可
人才认证之后,主要是在购买配售型保障房、租购人才公寓方面有优惠
购买配售型保障房的优惠有:
1、六大类人才或本地户籍。
2、通过累计积分的方式进行选房排序,D类60分、E类40分、F类20分
这里不得不说,一个本地户口就把人才认定给干趴下了,成都对落户的需求远大于人才
租购人才公寓方面的优惠有:
1、先租后售,租赁期间、优惠面积范围内,不低于25%的租金补贴。
2、优惠购买,优惠面积范围内,房价85折
3、共有产权。
部分区级政府有人才购房补贴的政策,但几万块钱或几个百分点的优惠比较鸡肋。
部分区级政府有人才租房补贴,但额度都不高:
1、青羊区
博士3万、硕士1.2万、本科6千
2、锦江区
D类人才按照最高40平米每月租金的20%(最高不超过1000元每月)、E类人才30平米每月租金的10%(最高不超过500每月)
补贴时间最长3年
部分区级政府有生活补贴,但同样额度也不高,且带有落户的附加条件:
1、青羊区
博士一次性6万、硕士一次性3万
2、新都区
博士10万、分两年;硕士3万、分两年。
重庆
重庆的人才补贴政策十分散乱,我是外地人无法登录到渝快办的渝才荟去查看完整材料,而公开渠道只找到江北、两江新区等少数几个区级的零星政策。
可能这也是为什么2024年重庆新颁布了《新重庆人才服务管理办法》替换掉了原本的A卡、B卡政策。
新重庆人才分为“A、B、C、D、E、F”六类,实现市区县认定分类贯通。A-D类为市级认定人才,E、F类为区县认定人才。
按照“屋顶的闪闪星光”这个IP的受众群体特点,可以触达到的人才分类为:
E类:博士学历学位
F类:硕士学历学位;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本科
E、F两类人才以区级政府为主,所以重点看各区政策
1、江北区
博士:10万安家补贴
应届硕士:2万安家补贴、3万购房(限龙盛新城)补贴
应届本科:1万安家补贴、2万购房(限龙盛新城)补贴
2、两江新区
双一流大学毕业,且在两江新区就业的应届生,博士3万、硕士2万、本科1万。
3、渝北区
青年人才驿站,免费入住最长3个月
4、北碚区
博士、硕士分别为6万、1万元的安家补贴
应届生,本科、硕士、博士分别2K、5K、1W培智补贴
合肥
以“屋顶的闪闪星光”这个IP的受众来看,可以触达到的人才标准为E类人才,即:
1、在产业及相关领域重点单位从事科研工作的博士
2、权威机构排名世界前100名的高校、科研机构毕业的博士
3、纳入产业及相关领域重点单位目录的上市公司、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地方政府重大招商引资企业、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管理和研发人才,且连续2年工资性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上
1、租房补贴
按照人才补贴:E类人才3.6万元每年,按月发放,3年
按照学历补贴:35岁以下的博士、硕士、本科分别每年3.6万、2万、1.5万元补贴,按月发放,3年
免费住公租房:35岁以下的博士、硕士、本科,可以申请90、70、50平米的标准申请免费租住国有租赁公司的房源,可租3年。
2、购房补贴
按照人才补贴:E类人才 12万元,分5年拨付、每年20%
按照学历补贴:30岁以下的博士,12万,分5年拨付、每年20%
购买人才公寓:350岁以下博士,90平米标准购买人才公寓,享受10%优惠
购房政策补贴:35岁以下博士,90平米以下的房子,可以享受10%的购房补贴,分5年发放。公积金贷款额度*2
3、一次性补贴
应届生到合肥小微企业就业,半年以上,每人3000元一次性就业补贴。
长沙
以“屋顶的闪闪星光”这个IP的受众来看,可以触达到的人才标准为,D类人才:
1、服务重点产业领域企业、连续两年以上税后工资40万以上
2、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所高校毕业的博士,且在海外有1年以上全职技术研发工作经历
对D类人才有哪些优惠政策呢?
1、公积金贷款不受缴存时间限制
2、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安排
3、免费乘坐地铁
其它零零碎碎的优惠政策:
1、购房优惠
公积金贷款不受缴存时间限制、最高贷款额度放宽至长沙市最高贷款额度的4倍
来长沙工作的35岁以下博士、硕士,在长沙购买商品房,博士补贴10万、硕士补贴3万
如果是境外博士,由不受35岁限制。
2、生活补贴
在长沙工作 且 落户长沙 且 毕业两年内 且 35岁以下的本、硕、博,博士每年3万、硕士每年2万、本科每年1.2万,最长发两年。
如果是境外博士,会补贴10万,且不受35岁和毕业两年的限制。
如果让我总结一下长沙这些人才政策、补贴政策的特点,我觉得有两条:
#校招过来人的经验分享##牛客激励计划##牛客创作赏金赛#1、覆盖面小
2、政策单薄
3、补贴少
4、喜欢境外博士
该系列文章都是作者花费大量业余时间整理、分享出来的,建议软件技术方向的同学收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