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上街送外卖,美团王兴还睡得着吗?
刘强东亲自上阵送外卖,如同十年前亲送快递一样,这个信号意味深长!
市场竞争中,往往后来者居上,弯道超车的案例比比皆是。而如今的餐饮外卖市场,京东作为后来者,开始瞄准美团的“七寸”,一下手就是狠招。
京东外卖将目光聚焦到了外卖行业的最后一环——骑手身上。又是公开信谈感情,又是宽松罚款,不搞把人当机器用那一套,这波操作直击行业痛点,给骑手们带来了久违的“尊严红利”。刘强东的意思很明显:
你们不喜欢的规则,我不做;美团给不了你们的,我来给。
这不禁让人思考,商家免佣、补贴用户后,刘强东亲自带队抢骑手,真的能在外卖大战中杀出一条血路?作为行业新军,京东能否突破美团十余年构建的护城河?外卖领域的“东兴饭局”,可能会改变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刘强东亲身上阵
这次是送外卖
十年前,刘强东扛起了快递包裹;十年后,他又背上了外卖保温箱。
这既是营销的一环,也是战略转向的信号。2015年,刘强东亲自送快递的举动,成为京东物流从电商附庸转向社会化商业化的分水岭。而如今,他亲送外卖的举动,无疑是在告诉所有人:京东要在外卖战场真刀真枪地打一场硬仗了。
回顾这两个多月,京东外卖的打法可谓是步步为营。先从商家端入手,高举免佣政策积累商家资源;再从消费者端发力,百亿补贴让消费者尝到实实在在的甜头。如今,刘强东亲自送外卖,聚焦骑手端,意在解决外卖行业的最后一块拼图。
这三板斧打下来,京东的意图很明显:简单地进入一个新领域不够,要从根本上重塑整个行业的游戏规则,才能干翻美团。
骑手们对此有了直观感受。有骑手表示:第一天跑的时候,单比人多,人可以挑着单子跑,有些不好送的单子,加3块钱都转不出去。第二天再跑的时候加一块钱就转出去了,后来再转单都不用加钱就转掉了。
单子多到需要加钱才能转出去,再到不用加钱就有人接,这转变说明什么?说明京东外卖的单量确实在持续增长,骑手队伍也在逐渐壮大。
别小看这个趋势,外卖行业的本质是一个多边平台,需要平衡商家、消费者和骑手三方。三方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商家多了,消费者选择增多;消费者多了,商家获益更多;而骑手则是联结二者的关键一环。
刘强东这招亲自送外卖不仅仅是营销噱头,更是京东全面进军外卖市场的决心体现。他在向骑手们传递一个信息:每一位骑手在京东都很重要,甚至重要到CEO都愿意与你们同甘共苦。以前快递员是兄弟,现在外卖员同样是兄弟,是兄弟就来京东送外卖!
这种亲民的形象与刘强东的个人特质不谋而合,再加上前段时间京东外卖系统崩溃时他主动致歉的举动,确实为京东外卖赢得了不少好感。
骑手们看中的是真金白银
营销可以吸引眼球,但骑手们最终看中的是实实在在的收入。
京东外卖目前的策略很明确:用更高的单价吸引骑手,用更人性化的规则留住骑手。
媒体知危采访的众包骑手王军(化名)的亲身体验印证了这一点:按我们的情况来说,美团近的单2-3块,远的是按公里算,但京东算下来每公里比美团多2-3块,距离远点的单比美团多1-2块。
单价提高只是第一步,京东在骑手管理机制上也做出了不少调整。比如在超时处罚上,美团的规则是超时即罚该单收入的50%,而京东则设置了多个阶梯:超时小于5分钟扣15%,小于20分钟扣30%,超时大于20分钟才扣50%。
转单机制上,京东也更加灵活。骑手一天能转三次订单到大厅让系统重新派单,还有三次可以定向转给熟悉的骑手。相比之下,美团的转单次数和方式都更为受限。
这些看似小的改变,对骑手的体验影响却很大。上述被媒体采访的骑手更是调侃说:京东外卖1.7km的订单,骑手到手9.1元,一公里多(路程)9块,开滴滴的看见都得破防了。
还有恶劣天气应对方面,京东也表现得更为人性化。有骑手表示:前两天刮大风,京东就给骑手端发了通知,直接免罚了。而美团则很少在非极端天气下免除超时罚款。
这些举措让不少骑手看到了选择的可能性。在美团主导外卖市场十余年后,骑手们突然感受到了收入增长的希望,这无疑是一个积极信号。
但骑手们也足够清醒。他们明白,高单价背后有京东的补贴支撑,一旦补贴减少或取消,情况可能会有变化。正如一位骑手担忧的那样:骑手一多了肯定会压价的,到时候又是第二个美团。
骑手们的职业属性决定了,他们不会完全依赖于单一平台,而是在各平台之间灵活切换,追求最大化收入。这也是为什么虽然京东外卖单价高,但许多骑手仍然保持多平台接单的策略。
他们都清楚,就算美团众包难,但一天坚持坚持坚持也能差不多跑个200多块。对骑手来说,有这份收入才最重要。至于没那么吃苦的规则,骑手早就习惯了吃苦,要改变心态还需要一段时间。
京东能否撼动美团铁王座
表面上看,京东进军外卖市场的时机似乎并不理想。毕竟美团已经构建了完整的外卖生态,建立了庞大的骑手团队和商家网络。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时机或许恰到好处。
首先,外卖行业虽然成熟,但仍有痛点。美团的高抽成、骑手低收入等问题,给了京东切入的空间。京东外卖主打零抽成、高单价,直击行业痛点。
其次,京东有自己的优势。多年来京东物流积累的配送能力,可以为外卖业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京东的用户基础不可小觑。虽然不是所有京东用户都会直接成为京东外卖用户,但这种转化的门槛相对较低,特别是对那些已经习惯了在京东购物的消费者而言。
不过,京东外卖要想真正撼动美团的地位,仍面临不少挑战。
技术层面,有骑手反映京东外卖系统还有待优化:有的送达时间显示不明确,对于想顺路接单的众包骑手来说,增加了一点决策成本。而美团则是只有预约单才会显示几点之前送达,此外都是统一按时间表述的。
异常订单处理方面,美团可以直接选择用户电话打不通等简略理由告知平台,而京东暂时还没有异常单直接上报的通道。这些细节问题虽小,但会影响骑手的使用体验。
更大的挑战在于,京东能否持续保持目前的高补贴政策?一旦烧钱阶段结束,京东如何平衡骑手收入与平台盈利的关系?
刘强东作为创始人,是很有打仗精神的。所以,接下来如果京东外卖的反响还不够,东哥大概率会拿出更多的手段,比如宣布减少盈利,宣布各种永久措施之类的。
而问题在于,美团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建立了一套成熟的运营机制。从众包到专送,再到乐跑和畅跑,美团通过不同的骑手类型满足不同的配送需求,同时也通过这种分级机制优化成本。
京东如果想要长期竞争,就必须找到一条既能保证骑手收入,又能保证平台可持续运营的路径。这并非易事。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京东此次进军外卖市场,还是为了从商超到餐饮,从快递到外卖,京东正试图覆盖消费者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毕竟美团在前段时间发布的美团闪购,活脱脱就是一个外卖版京东。如果消费者不再习惯打开京东APP,那么京东之前的所有投入,就都打了水漂。因此,京东一定会尽力,甚至拼命。
战鼓已经擂响,刘强东亲自上阵,这场外卖大战才刚刚开始。就像美团王兴在2017年就看清的:“哪有什么真正的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