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科转行互联网产品:我的本科就业经历

01.转系

本科的时候我经历了2个专业:社会科学大类、城乡规划。

社会科学大类其实是个不错的专业,大一在社会学课程上学到了很多知识至今我还经常能用到,经济学也考得挺不错。

但大一下学期还是决定了转专业,主要是希望有更好的就业机会。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读大学的首要目标其实就是为了价值变现,这既是目的,也是责任。

尽管怀有经世济民的文科理想,但我还是选择了转到更能“独善其身”的工科专业。

对于当时还是文科生的我来说,大建筑类的专业充满了美学和设计的魅力,而城市规划作为工程计算和社会经济的交叉领域,简直是我理想的“Dream offer”。

转系考试时间是在大一下学期的五月,需要准备素描考试和ppt面试。

对于没有十足把握的我,破釜沉舟退掉了3门必修专业课,每天在寝室练习素描。

另外,咨询了很多规划系的学长学姐,提前做好了情报工作。

两个月之后,我顺利收到了建筑学院的转系录取通知。

02.放弃读研

大二刚来到新专业的时候,我还是充满了学习欲望和上进心。

但是随着一个接一个的设计课程,我慢慢发现了这个专业的问题所在。

这根本就是个学不到任何有用东西的专业,没有任何核心理论和逻辑性,所谓“设计”不过是自我话语体系下的自娱自乐。

更重要的是,你的“设计”,不能为世界带来任何改变。

随着基建黄金时代的过去,就业也越来越满足不了年轻人的需求。

当然,做任何选择一定要首先结合自己的情况,我并不劝退想学城乡规划专业的同学,我只劝退我自己

2019年大三的时候,我开始纠结尝试保研还是直接工作,毕竟混个学历也是一条不会太吃亏的路。

尝试保研的话,我们专业有历年80%的保研率,虽然我成绩也不怎么样,但只要认准这个选择认真准备也不难争取。

同时,我的本科学校只有不到10%的本科生会直接工作,几乎不会有人考虑直接工作这个选项。

根据我的观察,其实大多数人选择保研/考研的原因有3大类:

第一种的目的是“混”个更好的学历,让自己在未来更有竞争力。

第二种是暂时没想好干嘛,对校园外的社会比较陌生,加上周围的人都想读研,所以自己也先这么做。

对学生来说,校园生活和读书是自己最熟悉的领域,所以选择读研在心理上是很容易接受的一个选项。

最后一种,是真心想明白了要做学术,对某个专业感兴趣或者是建立更强的社会关系,读研对他们来说是非常有人生价值感的一件事情。

我最终想清楚放弃继续在城市规划这个专业深造,最根本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解决不了我的问题,二是解决不了社会的问题。

既不能改造世界、造福社会,也不能满足自己的人生理想,更不能让自己过上自己满意的生活,那学它干什么?

03.关于就业的决策

一次和室友聊毕业之后的规划,他听了我的想法不禁担心:“直接工作,太早了吧”。

其实早不一定是坏事,反而可以是一个有利条件

对于不那么看重学历的行业来说,更早入行积累的工作经历反而更加重要的,而互联网恰恰就是这样的行业(除了少数算法、战略、金融方面的岗位)。

研究生和本科生做同一个岗位工资差不了多少,往往就是一样的的,对本科生来说在工作中一边学习行业知识一边积累工作经验,相当于边领工资边“读研”

一般研究生需要读2到3年,而同样优秀的人工作这么长时间之后,都可能当上独立负责人或者小组长了,如果跳个槽很容易获得不错的薪资涨幅。

另一方面,当我们说太早或太晚时,早和晚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

我认识的人里,有19岁上大学期间就开淘宝店开始了创业经历,有人本科还没开学在军训的时候就发了论文,有人28岁博士毕业才刚迈进企业,早或晚都只是自己心中某种倾向的反映,并不能作为决策的依据。

一件事情,只要你有想法,先深思熟虑,再初步调研,如果大方向没错,那就去做。

最重要的是,这个决策是出于你自己的思考,而不是其他人告诉你的答案


04.入职产品经理

最初对产品经理产生兴趣是大三期间选修了一门讲产品设计的课程。

慢慢查了很多资料、逐步了解了这个职业之后,我判断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方向。

不过当时我还是一个“零经验”的状态,大三暑假投了几个实习也没有通过。

最好笑的一次,当时毫无实习经验的我,带着产品简历,去投了HR岗位,还和面试官聊的谈笑风生。

互联网圈有句话叫“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虽然是用来嘲讽产品经理是个人都能做,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做产品经理的人确实什么出身背景都有

所以只要学历可以,有一定的项目经历实习经历,觉得自己适合做,就可以去试一试。

所以我做的第一件事,是学习产品知识,在图书馆借了很多讲产品设计和编程的书,其次是报名了学校开的一个产品设计**暑期项目**。

本科生就业的话,得在大四上学期(当年的秋天)就开始投简历了,也就是“秋招”,我就带着学了几个月的知识量和单薄的项目经历去尝试投了几家大厂。

根据我的计划,如果没人要我的话,就继续学几个月数据分析和开发,下学期春招再看一看机会,大不了去小公司或者先做程序员也是接受的。

本来没抱什么希望,但11月的时候收到了一家公司的面试邀请,也是因为对方比较诚心招人,最终顺利拿到了offer。

之后就是毕业设计、毕业、入职……

到现在,已经工作满一年了,我本科的同学读研之后也都纷纷规划各自的转行计划,有做金融的、投资的、前端开发的、法律的……反正班上20多个人只有少数依然一心一意还想做城市规划。


05.本科就业的建议

如果想找工作,针对还在上学的同学,我的建议是:

1.提前调研、了解你感兴趣的行业和岗位。

对行业而言,大多数人想去的无非就是互联网、金融,或者体制内,这种有明显高收益的方向。

但同一个行业内部,不同岗位的跨度之大,很可能是天差地别的。

对岗位而言,至少要知道具体岗位的工作模式、工作强度、收入水平,尽量利用现有的人际关系联系到一些从业人士,一对一的交流比在网络平台上浏览带有偏见性的观点更真实。

还可以直接在招聘网站上搜索对应职位,看一看岗位要求就知道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了。

2.抽出时间学习,在知识和技能上具备入门级的基础能力

有些行业看重技能,比如程序员、视频剪辑;有的看重证书,比如金融、教育等;还有的看重经验和创意,总之,先确定目标岗位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再专门投入时间准备。

3.积累项目经验

最好是投实习,有相关实习经历非常加分。

没有的话,可以去相关培训机构报一些课程和训练项目,如果你还在大一大二,多留意学校的课程和二学位等,积累可以写在简历上的项目。

如果都没有,还可以自己产出一些报告、思考、观察等,写在公众号或者公开平台上,也是一种热爱和专业的证明。

4.笔试和面试练习

笔试就去找题库做就行了。

面试很重要,如果没有大量的积累,很容易翻车,建议先去看各种面经,然后多面试,失败几次就有经验了。


06.关于转行的思考

1.掌握信息最重要,其中又可以分为两方面的信息:通过认识你自己获得的自我认知、通过学习调研获得的外界信息。

因此,其他人的经验不一定适合你,因为自我认知是独一无二的。

同时,也要积极获取最新的外界信息,避免将自己封闭在象牙塔内。

2.没有必要“做一行爱一行”

是否应该做某件事,我的标准是:能否解决自我及社会的问题。

爱一行,应该是出于逻辑和判断,而不是过去人生路线的惯性和虚无的归属感。

我所在的城乡规划专业,据说是全国第一,但我要这个招牌有什么用呢?

3.转行不会浪费过去的积累

第一层,你的试错和碰壁,最终调整到了正确的方向上来,这是成本回收的过程。

第二层,过去的错误经历,实际上积累了洞察、思考、决策的能力,和印证这些推理的事实经历。

第三层,人的主动性,便体现在“自己为自己写剧本”这件事情上,比起一路顺风的人,你缺失的是无可控的运气,但拥有的是可控的人生操作方案。

#职业规划#
全部评论
那个学校能有80%的保研率?一看学校,打扰了,清华大佬😂
4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1-06-30 21:47
真的非常认同你的观点
1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1-09-10 22:47
小红书
校招火热招聘中
官网直投

相关推荐

6 13 评论
分享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