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绩效有哪些被你忽视的后遗症

最近我跟一位大厂的朋友聊天,年中时公司给他做调薪,涨了15%的薪水,因为对方绩效不错,排在团队Top10%内。

在这样的节点打工人还能逆势涨薪,确实不错,因为多数人能苟着干一段时间已经不容易。

其实在职场上,衡量自己做得好不好的标准就是不断升职加薪,越是高绩效,越能拿到更多激励,于是越是压着自己往前走。

或许就是这样的价值,导致大家都彼此内卷起来,不断抢活干,不断跟其他人撕逼,要确保自己能站在头部位置。

试想一下,你在互联网大厂,除开基本月薪外,如果你绩效比较好,比如阿里3.75绩效,你年终奖除正常发放的3个月薪水外,额外可以再拿到3-6个月薪水,还能涨薪10%-20%左右。

但如果你拿到比较差的绩效,比如3.25,甭提看不到年终奖本该发放的3个月薪水,还需要签署绩效改进协议,甚至可能被公司辞退。

这样一好一坏的机制,逼得彼此硬着头皮卷,因为你不得不适应这样残酷的结果,不然就只能被迫出局。

人一旦适应环境,慢慢就会变得把这些当做理所当然,变得更加执拗,全身心都在工作上,把工作当做价值衡量的唯一方式。

这样的绩效方式会导致人比较恍惚,过于陷入里面的环节不能自拔,有以下几点负面因素:

1、过于拼命内卷

前面提到因为有这样的高绩效机制,容易让大家彼此内卷,拼命加班干活,往死里面干。

多数互联网公司都是聪明人居多,这样的人卷起来更加可怕,不但从精神上内卷,还从体力内卷。

举例来说,加班是互联网常见的现象,但因为这样的方式,加班变得更加恐怖,彼此都在看对方工作到什么时候。

你可能某天工作到晚上22:00,以为已经很晚,但实际上你抬头看周边一些同事,还正常开着会,一片热火朝天干起来的场面,根本看不出这已经上了一天班。

你走得晚,总有人比你走得更晚,你想想不行你早点到公司,但你依旧会发现有在比你更早。

你都会怀疑错觉,是不是对方就是住在公司,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公司。

你说为啥不做完事就走,拼效率而不是拼时间。实质上两方面原因:

一是事情确实多,团队配合也多,沟通只能放在白天,晚上自己干事情。不是不想早点下班,而是真有那么多事等着你。

二是彼此智力差异不大,要更多产出,只能拼时间,毕竟你也不是天才,只能以加班换取更多收益。

2、容易夸大个人

高绩效其实是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因素都需要,但有时容易把高绩效当做个人努力,希望一直能拿到更优的结果。

虽然优秀的人一直以更高姿态要求自己,希望能持续做到优秀,但这样的方式很难持续,因为外部因素不可控

抛开个人主观能动性不谈,你的绩效跟业务、团队都息息相关,这些维度可能是可遇不可求,有时只能凭运气。

举例来说,你是互联网的产品经理,你觉得自己产品做得已经非常好,功能完全超越竞品,但数据就是起不来,体量远远不及竞品的十分之一。

这样的结果跟你的付出不成比例,因为结果依赖于业务能力,看业务如何更好的推广产品,也包括产品落地后的稳定性。

如果你业务方不够靠谱,没法跟产品一条心,你很容易就是没有产出。

这时你再谈个人努力,已经没有意义,最终的结果并不是你单一能决定,而是取决于外部。

甚至极端点来说,你的业绩产出一般,但因为是老板嫡系,所以你才能拿到高绩效。

如果你把高绩效都认为自己的实力导致,很容易高估自己的水平,把平台当成自己的能力,出去单干死得比较快。

3、忽略健康和兴趣

健康自然是第一要务,但拼命内卷,容易把健康当成是附属品,以健康换取酬劳。

每次互联网大厂的福利体检来临时,不少同学或多或少都会担忧,能拖一天就拖一天,特别担心检查出来什么问题。

平时你工作压力就大,作息不规律,根本就没有时间去锻炼身体,你心里对自己的状况有底,体检只不过把问题暴露出来。

体检前几天,你总会让自己好好休息,让自己的身体养一养,等好一点的时候再寻个良辰吉日去验一下。

除了健康外,兴趣比较容易被忽略,或者说职业发展容易陷入到僵局。

因为你一直拿着高绩效,认为不断涨薪是成为可能,不用考虑后面职业上升或转化的事情。

凡事有两面性,没有任何一个行业能持续上涨,提供员工不断上涨的薪水,往往都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等你陷入到所谓的35岁危机,你这时才会猛然发现,你的能力都是依托于平台。

等你离开了平台,还能做什么,能不能赚点钱养活自己,甚至被迫出局时,还有没有后顾之忧。

这些兴趣或者后路,肯定是需要你能提前发现,最好是能有些准备,而不是等到来临的那刻,发现你自己什么都不会。

总之,高绩效往往意味着高薪水,但背后需要你的强付出,甚至是100%投入到工作上。

不是是工作上全力以赴不对,而是脚踏实地时,更需要抬头看天,别被公司的机制同化掉,忽略更为重要的事。

比如健康、生活、兴趣、发展等,这些才是一辈子的事,工作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

欢迎关注公众号:张仪说,附有《跳槽指南30讲》文章和”AI+职场“应用提示词。

张仪说职场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

大厂产品负责人,十年互联网经验。深度分享互联网求职,个人成长与产品经验。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6 2 评论
分享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