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IG暑期实习方法论

我在证券行业实习时,做的很多深度报告又快友好,借着面试,沉淀下方法论。

博主微信公众号:价值老猿,博主整理的产品、投资方面的深度思考和实习、秋招相关信息将会持续发布到上面,敬请关注!!!

深度报告,我沉淀出来的方法论就是:发散-收敛-充实-80分。
发散:搜集大量主体文献30篇左右,边看边沉淀,讲究快速吸收。沉淀框架
收敛:大量阅读沉淀后,辅佐其他领域的知识积累,可以集中判断出最优质的3~5份报告,这是我们的支点,我们站在这个支点收敛:将他们的框架,按照自己的逻辑进行整合,因为本身就是我鉴定过的优质报告,60分至少的,我得不敢说更深入,但至少做的更全面,70分框架保证了;
充实:在定好70框架后,再去看30篇,进行垃圾和宝藏的鉴别,然后把宝藏拿过来充实框架细节,交出80分答卷。足以应对工作场景。

我是怎么快速整理全市场最全数据库的?
方法论: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的关键是:首先搭基础框架,然后边搜边沉淀。为什么?海量数据的难点是,你不知道怎么系统地去找,没有数据框架,有了框架你不可能事先知道细节。什么是框架?龙头厂商有哪些分厂,你不知道。什么是细节,分厂中扩产数据是按几年一个跨度给的?扩产电池类型区不区分?不同数据源冲突怎么办?5年的数据正好却一年怎么办?你也需要根据搜集的数据一步步确定。
那么这时候问题就来了,先不说很多人根本不会找渠道(反推是很重要的方法),找到了渠道,会被海量渠道的海量消息淹没:重复的,矛盾的,缺失的,新增的。
这时候一个细节习惯就会拉开质的差距:你是不是边搜边沉淀 梳理的?不是,那你的脑袋会生理性地扎炸掉。但是是的话,会发现,没查一次都会更接近终点,重复的你可以清晰地知道跟谁重复了,第三次重复的时候,你不会觉得炸了,你会迅速认知到跟谁重复了,然后迅速过滤掉。新增的你会知道它是从哪里新增了,进而你甚至能推断出可能哪里缺失了。海量散乱的信息,因为这个习惯差异,变得清晰。

CSIG实习经历复盘。
个人经历-职位关联性;项目背景-核心诉求;
重点工作-行为与数据关联, 为什么换别人做不到我这么牛逼?我认为最大的挑战?我如何解决的?为什么要这么做?不这么做会怎么样?别人怎么做的?竞品思维。
总结提炼-大局观、辨证思考。 微信支付为什么能改变互联网的格局?能想清楚嘛?大局观。
影响力-给行业带来什么改变。
30min最重要的前五分钟,材料-氛围-破局激情-自信; 面试官5min听不懂就挂掉了。
工作完成了么?为什么这么做?还可以怎么做?别的模块可以迁移么?为什么做这个工作?
首先,什么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如果一个解决方案能够从合适的角度切入合适的场景,那就是好的解决方案,只有其一也算合格。什么是合适的场景?时机合适,能力合适。什么是时机合适?政策条件合适,技术条件合适,市场条件合适;什么是能力合适?我们以及我们的伙伴现在就能做,中期也能做,未来有条件还能做。
为什么要做这个系统?因为我发现了客户的这个问题场景,正适合现在去做,也适合我们来做,所以我提出了这个系统去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是云计算跑马圈地的阶段,垂直行业,因为行业壁垒高,项目周期长,很多场景都有待挖掘。找到好的场景,分析出架构方案,找到我方能力和对方战略切入口,迅速建立商务联系,占据先机,用先机积累经验,用经验塑造壁垒

为这么这么做?架构本身,是四平八稳,完整地考虑了各个环节,所以,为什么这么做的关键,也是这个项目的亮点,就是切入点,为什么我选择了这个切入点?
可以切入的环节有很多:负荷预测,调度控制,数据采集,数据接入,存储,分析,那么有的,是合作伙伴的能力不可控;有的,是竟对差不多也有的,想做出差异化,不是不可以,但是难度很大。最后选择了从用户画像角度切入,也就是高颗粒度工业用户画像最主要的原因,是与成功业务也就是综能工厂业务协同,可以产生足够的差异化壁垒。综能工厂是最成功的业务,综能工厂会接入工业用能设备精细化模型,所以我们能拿到更精细、更全面的工业设备用能特性数据,这样做出的画像,比其他拥有同等AI能力的厂商做出的画像,更精确,由此分析的工业用户响应能力,更精细准确。

还可以怎么做?我目前认为,最关键的,找场景,其次,找切入点。在这个场景下,我认为这个切入点是最好的,没有更好的了;但是可以找其他场景,比如虚拟电厂,也可以很好地与综能工厂和多站融合业务协同,然后切入点就是高精度低延时虚拟电厂调度平台支撑组件。也可以打造高壁垒的差异化优势。

别的模块可以迁移嘛?迁移性太强了,比如虚拟电厂就可以迁移,综能工厂也可以迁移,电力市场计算平台也可以迁移;

工作完成了么? 没,只是提出了三期规划。还没有跟客户沟通过,真正的解决方案,到了客户那里,能保留50%就不错了,客户会说哎呀这里不要,那里加点,最后很可能30%自己的方案+70%客户的意见,共同构成解决方案。



用一句话说明云计算如何在能源应用的?
云计算的技术用在能源领域去产业数字化升级,降本增效。

输电线路巡检:高危、低效。云+边:减少工人高空作业频率时长,减少人数,总投入:多站融合的一个子功能:比之前的节省了人力及出工时间,降低了生命危险,不受天气的干扰;
变电站设备状态监测:之前无法做到预测性维护,以及实时设备状态监测,之前有监测,但是采集的数据量,数据质量,处理精度,分析能力,都达不到,还以依靠大量人力抽检实验;
现在能实时监测分析设备缺陷,提前预防严重事故,类似于风控。

有个问题,国企最优先考虑的不是成本,但现在又把降本增效作为国企的重要任务,那么,怎么理解这种矛盾?
增效是显然的,降本,降什么本?本是怎么算的?首先不是说这么时候都要算计成本,国企首先有个基调:解决国家的问题为先,符合国家的战略为先,成本为其次,所以降得主要是没有用来解决问题的本,其次降的是解决不重要问题超额成本,解决重要问题,关键问题,战略问题,甚至可以不惜成本。









#学习路径#
全部评论
博主微信公众号:价值老猿,博主整理的产品、投资方面的深度思考和实习、秋招相关信息将会持续发布到上面,敬请关注!!!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1-04-02 00:40

相关推荐

点赞 7 评论
分享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