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帖——写给一年前的自己

到现在我的秋招差不多就结束了,有遗憾也有收获是生活的常态。但回想秋招一路,如果现在的我能给当初的我一些建议,估计可以少走不少弯路,或许结局会更满意一些。于是开此帖,写给一年前的自己,也希望给有和当年的我一样困惑的同学提供参考回答。

丑话在前
面经也好建议也好,都存在小马过河的问题。每个人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学习态度,不同的天赋,不同的价值观...所以我会避免给出直接的建议,只是客观描述自己;同时也希望大家辩证的看待,笔者毕竟水平有限,不敢误人子弟。

产品狗的自我积累与成长
在聊秋招这个“应试考试”之前,想先说说这个话题。一个组织需要项目管理,个人同样需要事务管理,二者的目的是统一的,那就是确保能够“做最重要的事”(贪心算法?)。对个人成长来说,你应该对自己的学习内容与成长路线进行选择与规划,把要学的东西排出轻重缓急。
对产品而言,我推荐的学习方法还是通过阅读结构化地学习。笔者曾经花了100+小时去刷各种产品学习视频,但最后发现视频的形式学习并不是特别高效——太容易走马观花了,“我懂了”和“我能运用”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件事。同理也不推荐把碎片化阅读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产品社区的文章也好,优质的产品公众号也好,内部的信息噪音太大了。很多时候你觉得一篇文章使你受益匪浅,但其实它只是更大的知识体系的冰山一角,且是经过别人的理解与转述消耗了一部分信息量后的结果。识别出这个内容背后对应的知识体系然后溯源学习,这是我认为更高效的方式。
下一个问题,在我有限的学习时间里,该读读哪些书?网络上关于产品经理的书单太多,但质量着实参差不齐,还要考虑“彼之蜜糖我之砒霜”的情况。个人也读过很多产品类的书,从偏向“道”的层面的到偏向“器”的层面的林林总总估摸50+,比较推荐的是俞军老师推荐的书单(检索关键词:俞军 产品经理 书),着重推荐经济学与社会心理学;如果你偏向于从落地的技能开始学起的话,那苏杰老师的推荐阅读也是不错的选择。

关于一些加分点
这部分本来想写秋招的关键节点,但是想了想还是改成了这个。变量太多,各有各的路吧。
  • 1-3份实习/项目经历。实习的作用更多在于发现自己的兴趣与试错,以及在工作中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反思积累。它并非越多越好,但这一点因人而异。
  • 好的思维方式与行业认知。这表明了你当前的能力,也能一定程度上体现你的素质。不幸的是它往往需要时间以及大量的思考沉淀...
  • 杰出的个人基本素质与相关证明。

关于是否读研
这又是一个仁者见仁的问题了。笔者二流985放弃保研,从我决策的角度简单谈谈。
读研的收益:
  • 更多的时间、机会去探索认知自己,更好的规划自己未来的方向与想要的生活,简单言之,更成熟。
  • 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几年的纯学习时间意味着更多的知识积累,但请注意边际收益。
读研的成本:
  • 时间成本。
  • 读研时间去工作的话你可以收获的实战经验与成本。
终身学习是大家都该信奉的。对我来说在哪学习都是一样的,反而我相对缺少实战的经验,另外着实对校园生活有一点点倦了,所以最终选择放弃保研。这点因人而异,还请大家辩证思考。

关于回答问题的套路与个人成长
秋招是令人焦虑且急于求成的。我知道有同学会追求面试时,各种问题回答的套路。这并没有错,有段时间我甚至看到地铁外的广告灯都会想怎么把这个加到面试里...当你刷过一百篇面经后,一定能够对于面试时的几类问题了然于心(当然我指的刷是指每道题都带上自己的思考,想想如果是你会怎么回答),人的思维具有分类的本能,你会自然地将问题按照树状结构梳理出来。到了这时候,面试回答问题其实就是两步:第一,识别出这是什么问题;第二,按照本类问题的解法回答之。
当对面试问题了然于胸后,就可以进一步关注个人的成长而非“如何搞定面试”。在对各类问题的模拟处理中,你可能已经总结出了一些解法与思维方式,我认为这是秋招带给人最大的价值。将它们融会贯通后,面试就从“回答面试问题”变成了“思维的交流”——你不再需要机械地套路回答问题,回答问题已经成了你能力与思维的表达。想来唏嘘,这是我到了尾声才感觉到的道理。

关于方法论
好的方法论有助于建立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指遇到问题时下意识地思考方式,有些决策与心理学中称之为“思维定式”。比如波特五力模型,比如SWOT四象限分析。迷茫过这样一个问题:思维方式的进化是有意识的,还是说它是随着经验和阅历会慢慢迭代的?我个人秉承知识可知论,现阶段我的答案是这样的:对新手而言,当你能下意识地以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方法论去拆解遇到的问题时,你的思维方式就进化了。
Tips: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方法论,常见的问题抽象出通用性,也就成了方法论;通用一定是以牺牲“准确性”为代价的。举个例子,我的最通用的解决问题方法论是这样的:
1.明确问题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解决。比如我实习时面临b端业务复杂难以上手的问题,如果不快速解决就会影响我融入团队以及开展工作。
2.明确问题的理想状态,当前状态与理想态之间的差距,细化成学习方向与内容。我的目标是流畅地参与团队工作,理想状态是评审需求时能听懂能质疑能提出改进方案,那我就要按照这个目标拆解当前的差距,并抽象到几个方面上,比如“XX业务流程”“技术逻辑”“团队当前进度”。
3.制定学习计划,将需要学习的内容细化到能执行的行动。比如“参与研发周会,梳理出技术架构”,比如“梳理XX商业模式画布”,比如“绘制XX业务流程图并请XX验证”。没有目标的行动没有方向,只有目标又容易造成拖延症下的行为瘫痪。所以确保细化的粒度能够直接执行。
额有点过于展开了...这套方法论在某些问题上好用,但有些问题就没那么好用,比如“接到需求后的处理流程”,所以还是那句话,通用性是以牺牲准确性为基础的,追求通用解法无甚意义,灵活调整才是王道。

这些大概是我在成长过程中纠结困惑过,现如今得到答案的问题。再多的现在的我也说不好,比如个人真正感兴趣并愿意为之付出终身的方向...灵活调整吧,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与诸位共勉。
#产品##情感#
全部评论
老哥,别走。。。挥泪
1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19-10-22 12:23
看了lz的帖子感慨良多……捷径真的很难走通,找到真正适合自己发挥的方式真的很重要。
1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19-10-28 14:47
阅文集团
校招火热招聘中
官网直投
感谢分享!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19-10-22 12:22
楼主拿了哪里的offer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19-12-01 00:47

相关推荐

25 50 评论
分享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